如何診斷尿道綜合征
時間:2015-03-04來源:求醫網
尿道綜合征又稱為尿頻-排尿困難綜合征,多見于女性,有明顯的排尿困難,尿頻,但無發熱、白細胞升高等全身癥狀。多次尿細菌培養菌落計數<105/ml;尿中可以有紅細胞、白細胞,但增多不明顯,未達到診斷菌尿標準,一般<10個/HP。可分為:
⑴感染性尿道綜合征:約占75%,患者有白細胞尿,是由致病的微生物引起,如衣原體、支原體感染等。是一種性病,患者常有不潔性交史。
⑵非感染性尿道綜合征(即無菌性尿道綜合征):約占25%,無白細胞尿,病原體檢查亦陰性,其病因未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焦慮性神經官能癥;
②尿動力學的異常,如逼尿肌和括約肌功能失調;
③過敏或化學激惹,如避孕藥具;
④下尿路的非感染疾患,如尿道處女膜融合癥,陰道炎,膀胱粘膜化生,非特異性膀胱三角炎等。
無菌性尿道綜合征的診斷是建立在全面了解病史,詳細體格檢查,并作各種相應的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如中段尿培養、腹部平片、尿路造影等,在排除器質性疾病后才能確立。
診斷第一步必須排除尿路感染,因為二者最易相互誤診,尿路感染診斷的確立主要依靠尿細菌學檢查即真性細菌尿的發現。真性細菌尿是指有尿感癥狀時,一次清潔中段尿定量細菌培養菌落計數≥105/ml,或無尿感癥狀時,二次清潔中段尿定量細菌培養菌落計數≥105/ml,且菌種相同;或膀胱穿刺尿有細菌生長者。若女性尿急、尿頻、尿痛嚴重,尿白細胞增多,細菌定量培養菌落計數≥102/ml,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變形桿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等則擬診為尿路感染,而不診斷為尿道綜合征。要求必須做3次中段尿細菌定量培養無真性細菌尿,又排除了各種假陰性的可能。
尿細菌培養假陰性主要可見于:
①患者在近7天內用過抗菌藥;
②尿液在膀胱內停留不足6小時,細菌沒有足夠的時間繁殖;
③收集中段尿時,消毒藥不慎混入尿標本內。
查看更多關于如何診斷尿道綜合征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