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癥狀都有哪些
時間:2015-03-04來源:求醫網
全身癥狀
結節性多動脈炎多有不規則發熱、頭痛、乏力、周身不適、多汗、體重減輕、肌肉疼痛、肢端疼痛、腹痛、關節痛等。
系統癥狀
可累及多個器官系統:腎臟、骨骼、肌肉、神經系統、胃腸道、皮膚、心臟、生殖系統等,肺部受累少見。
⑴腎臟:按尸檢材料統計,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腎臟受累最多見。以腎臟血管損害為主,急性腎功能衰竭多為腎臟多發梗塞的結果,可致腎性惡性高血壓。疾病的急性階段可有少尿和尿閉,也可于數月或數年后發生。腎臟活檢如見腎小球腎炎應歸屬于顯微鏡下多血管炎,因為急性腎小球腎炎是微小血管炎的獨特表現。腎血管造影常顯示多發性小動脈瘤及梗塞,由于輸尿管周圍血管炎和繼發性纖維化可出現單側或雙側輸尿管狹窄。
⑵骨骼、肌肉:約半數患者有關節痛,少數有明顯的關節炎。約1/3患者骨骼肌血管受累而產生恒定的肌痛,以腓腸肌痛多見。
⑶神經系統:周圍神經受累較中樞神經受累多見,約占60%,表現為多發性單神經炎或/和多神經炎,末梢神經炎。中樞者約占40%,臨床表現取決于腦組織血管炎的部位和病變范圍,可表現為彌散性或局限性單側腦或多部位腦及腦干的功能紊亂,出現抽搐、意識障礙、腦血管意外等。
⑷消化系統:約50%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根據血管炎發生的部位和嚴重程度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癥狀。若發生較大的腸系膜上動脈的急性損害可導致血管梗塞、腸梗阻、腸套疊、腸壁血腫,嚴重者致腸穿孔或全腹膜炎;中、小動脈受累可出現胃腸道的炎癥、潰瘍、出血;發生在膽道、胰腺、肝臟損害則出現膽囊、胰腺、肝臟的炎癥和壞死,表現為腹部絞痛、惡心、嘔吐、脂肪瀉、腸道出血、腹膜炎、休克。
⑸皮膚:約20~30%的患者出現皮膚損害。病變發生于皮下組織中小肌性動脈,表現為痛性紅斑性皮下結節,沿血管成群分布,大小約數毫米至數厘米。也可為網狀青斑、紫癜、潰瘍、遠端指(趾)缺血性改變。如不伴有內臟動脈損害,稱“皮膚型結節性多動脈炎”,預后較佳。
⑹心臟:心臟損害發生率約36~65%,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尸檢心肌梗塞的發生率6%。一般無明顯心絞痛癥狀和心電圖典型表現。充血性心力衰竭也是心臟受累的主要表現。心包炎約占4%,嚴重者可出現大量心包積液和心包填塞。
⑺生殖系統:睪丸和附睪受累發生率約30%,卵巢也可受累,以疼痛為主要特征。
查看更多關于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癥狀都有哪些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結節性多動脈炎治療方法 |
- 結節性多動脈炎病因 |
- 結節性多動脈炎飲食 |
- 結節性多動脈炎專家 |
- 結節性多動脈炎醫院
- 結節性多動脈炎治療指南 |
- 結節性多動脈炎癥狀 |
- 結節性多動脈炎檢查 |
- 視頻 |
- 結節性多動脈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