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發病病理
時間:2015-03-04來源:求醫網
結節性多動脈炎在美國的發病率為1.8/10萬人,國內尚無詳細記載。男性發病為女性的2.5~4.0倍,年齡幾乎均在40歲以上。起病可急驟或隱匿。
主要侵犯中、小動脈,病變為全層壞死性血管炎,好發于動脈分叉處,常呈節段性為特征,間或可累及鄰近靜脈,各臟器均可受累,以腎、心、腦、胃腸道常見,較少累及肺及脾臟。病理演變過程可見:初期血管內膜下水腫,纖維素滲出,內壁細胞脫落、相繼中層可有纖維素樣壞死,肌纖維腫脹、變性、壞死。全層可有嗜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及嗜酸性細胞浸潤引起內彈力層斷裂,可有小動脈瘤形成。
由于內膜增厚,血栓形成,管腔狹窄致供血的組織缺血,隨著炎癥逐漸吸收,纖維組織增生,血管壁增厚甚至閉塞,炎癥逐漸消退,肌層及內彈力層斷裂部由纖維結締組織替代,形成機化。以上各種病理變化在同一患者常同時存在。
查看更多關于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發病病理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結節性多動脈炎治療方法 |
- 結節性多動脈炎病因 |
- 結節性多動脈炎飲食 |
- 結節性多動脈炎專家 |
- 結節性多動脈炎醫院
- 結節性多動脈炎治療指南 |
- 結節性多動脈炎癥狀 |
- 結節性多動脈炎檢查 |
- 視頻 |
- 結節性多動脈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