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體溫過低的護理方法
時間:2015-03-04來源:求醫網
長期暴露于任何溫度,人體散熱大于產熱時,可引起體溫過低。體溫過低最常見于寒冷季節或浸泡在水中,但若代謝性或活動性產熱(發抖)不能維持核心體溫時,也可發生于夏天或溫暖季節。嚴重外傷后也可發生體溫過低。固定不動,穿濕衣服,寒風和躺在寒冷的表面物上,可增加發生體溫過低的危險性。以下是小兒體溫過低的護理方法介紹:
1、小兒體溫過低的喂養護理:適當新生兒生長發育特別迅速,28天內體重增加0。5-1公斤, 因而需要豐富的營養。但新生兒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弱,負擔過重就會引起消化不良。故喟養既要滿足需要,又要適合新生兒胃腸的負擔。產婦分娩后,可立即讓新生兒吸吮雙側乳頭,2-6小時應給喟哺,若因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疲勞或體質虛弱,可推遲哺乳,但應先喟5%葡萄糖液或淡糖水,每次30ml,以免新生兒發生低血糖。一般來說,在前半月,2-4小時哺乳一次;后半月改為三小時一次,在每吹哺乳過程中,應讓小兒將一側乳房吸足15分鐘再改吸另一側。午夜停哺一次。
2、小兒體溫過低的保暖護理:新生兒體溫中樞尚未成熟,不能妥善地調節體溫,體溫會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在適宜的溫度中,吃進去的營養物質可充分供給生長發育的需要。若溫度過低,會使營養物質產生的熱量大部分用于調節體溫,因而影響生長速度,寒冷還會降低機體抵抗力。所以要注意保暖。并且應知道新生兒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而易于散熱,生后常有一過渡性體溫下降,約經8-12小時漸趨正常。故一出生便立即要采取保暖措施,可防止體溫下降,尤以冬寒時更為重要。可預防硬腫癥及肺炎的發生。
查看更多關于小兒體溫過低的護理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