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瞼下垂的診斷步驟
時間:2014-12-16來源:求醫網
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上瞼下垂作為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深深的困擾了不少患者,這種病表現在患者出生后數年,他們的雙眼上瞼下垂遮蓋瞳孔2mm以上,上瞼部分無法提起,嚴重時可能導致弱視。那么,上瞼下垂的診斷步驟有哪些呢。
上瞼下垂的診斷步驟:
1、上瞼下垂程度測定
①輕度下垂,上瞼緣位于瞳孔上緣,下垂1到2mm。
②中度下垂,上瞼緣遮蓋瞳孔上1/3,下垂3到4mm。
③重度下垂,上瞼緣下落到瞳孔中央水平線,下垂4mm以上。
2、上瞼肌的肌力試驗
醫生用大拇指按住眉部抵消了額肌收縮力量,分別測定眼球極度向上、向下注視時的上瞼緣位置。正常人應相差8mm以上,如前后相差不足4mm,表示提上瞼肌功能嚴重不足。
3、額肌功能測定
囑被檢查者向下看,將測量尺“0"刻度置于眶緣眉弓下緣的標記點處,然后囑其盡力上看,上提眉部,觀察眉弓下緣標記點提升毫米數,即額肌運動幅度。先天性上瞼下垂者,額肌肌力常因代償而增強。額肌運動幅度≥8mm者,利用額肌提升上瞼的手術效果較好。否則,效果較差,不宜采用這種方法。
4、上直肌功能測定
檢查者用手上提被檢查者雙眼上瞼,囑其眼球向各個方向運動,比較雙眼。如眼球向上運動時角膜下緣位于內外眥連線上,提示上直肌功能正常。
Bell現象:指當輕閉雙眼時,眼球會保護性地自動上轉或向外上偏斜,屬正常生理現象。如上直肌功能減弱或麻痹,Bell現象消失,則不宜先做上瞼下垂手術,應先針對上直肌或眼外肌功能異常進行治療。如若行上瞼下垂手術,矯正應保守,以減輕術后兔眼現象,防止發生暴露性角膜炎。
5、上瞼遲滯
指眼球向下注視時,上瞼不能隨著眼球下轉而下移。其原因可能與上瞼提肌內角、外角、橫韌帶太緊或上瞼提肌纖維化有關,如果出現此癥狀,手術后也不會消失,可能造成睡眠時瞼裂不能閉合,因此,矯正時應保守些。
必需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
(2)肝腎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電圖、X線胸片(全麻患兒)。
(4)眼部專科檢查:檢查視力和矯正視力;檢查提上瞼肌肌力和上瞼下垂量;檢查上直肌和下斜肌等眼外肌功能;檢查有無Bell’s現象和上瞼遲滯現象;檢查有無Macus Gunn現象,必要時進行新斯的明試驗。
(5)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超聲心動圖等。
通過上面的內容我想大家對上瞼下垂的診斷步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這里小編要提醒大家,及時發現自己身體的異樣,做好相應的處理是對自己身體的一種責任,這樣做能使我們第一時間絕大多數的疾病的前兆。
查看更多關于上瞼下垂的診斷步驟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