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癬患者日常保健四注意
時間:2015-03-05來源:求醫網
奶癬醫學上稱為“嬰兒濕疹”,長奶癬的孩子以人工喂養者居多。孩子長了奶癬,家長應該在飲食、洗澡等方面加以注意,以便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首先,人工喂養的孩子大多以食用牛奶和奶粉為主,這些食物往往是引起奶癬的過敏原。煮牛奶時可以少放些糖,并且多煮一會兒,這樣可以使牛奶中的蛋白質變性降低“抗原性”,從而減少過敏反應。
還可以適當增加奶糕、豆奶等輔食,減少牛奶的進食量。對牛奶過敏反應嚴重的孩子,應選用脫敏或低敏的嬰兒奶粉。
其次,給患奶癬的孩子洗澡時水溫不要太熱,不要用堿性太大的肥皂,并要避免太陽直曬,不要讓毛線衣和化纖制品等衣物直接接觸皮膚。孩子的衣被用品也不宜過熱,以免加重皮膚瘙癢。孩子患奶癬后應把指甲剪短,或者戴上手套,以免孩子用手亂抓,引起繼發感染。并要避免接觸貓、狗、鳥類等寵物,以防動物皮毛及羽毛成為過敏原。
再次,患奶癬的孩子打防疫針,接種疫苗也要慎重,接種疫苗后往往會加重或引起過敏現象。孩子患奶癬后家長們盼孩子早日痊愈心切,有些家長隨意自行給孩子亂服藥或涂藥治療,因為沒有根據不同的病期對癥用藥,這樣不但起不了治療作用,往往還會加重病情。例如,奶癬在糜爛流水的急性期涂用藥膏,不但“堵”不住皮膚流水,反而會防礙水分的蒸發,使滲液更加增多。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用藥,涂藥前先用棉簽輕輕清除鱗屑及痂皮,然后根據不同的病期涂用相應的藥物。
最后,患奶癬的孩子應忌食魚、蝦、螃蟹等海鮮類食物,對香菇、哈密瓜、菠蘿、草莓及芒果等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也應少食或忌食。乳母較好也應少食此類食物,以免乳汁中的過敏物質加重嬰兒病情。
查看更多關于奶癬患者日常保健四注意的相關常識>>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節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節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嚴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節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