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辯證施治小兒厭食
時間:2015-03-06來源:求醫網
①宿食停滯、脾胃不和:主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吐有殘食、味酸臭。便溏不消化,乳兒有奶瓣,或大便秘結。脘腹脹滿,或有腹痛,煩躁好哭,夜眠不實。苔淡黃膩,脈滑有力。
治則: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方劑:保和丸加減。常用藥:藿香、陳皮、焦三仙、萊菔子、砂仁、茯苓。煩躁不安、夜眠不實:加鉤藤、珍珠母。便干:改焦四仙。便秘:加熟軍。
②脾被濕困、運化失調:主證:多見于大孩,近期曾患過暑濕感冒,面色萎黃,身困乏力,口膩乏味,不渴,或有便溏。苔白膩滿布,脈濡緩。
治則:健脾燥濕、調中和胃。
方劑:三仁湯加減。常用藥:杏仁、生薏仁、白蔻、陳皮、滑石、茯苓、焦三仙、砂仁、藿香。
③先天不足、元氣虛弱:主證:嬰兒早產,生后哭聲微弱,氣息低微,肌膚松軟無力,面色黃白,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則:健脾益氣、調中和胃。
方劑:參苓白術散加減。常用藥:黨參、茯苓、白術、山藥、陳皮、砂仁、炒谷麥芽。
④積滯日久、陰液耗損:主證:形體消瘦,食欲不振,口渴喜飲、兩頰發紅,手足心熱,煩急好哭,夜眠不實,盜汗。舌紅少苔或有剝脫(地圖舌),脈細滑。
治則:滋陰清熱、寧心安神。
常用藥:生地、元參、花粉、石斛、陳皮、砂仁、茯苓、雞內金。煩躁不安、夜眠不實:加鉤藤、珍珠母。
⑤肝熱脾虛:主證:消瘦納差,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質淡紅,苔薄白,舊齒上方上腭黃色,脈細滑。
治則:清肝健脾。常用藥:青黛、紫草、建曲、焦楂、丁香、砂仁。煩急好哭、夜睡不安:加鉤藤、珍珠母。
⑥積滯日久、正氣耗損(疳癥):主證:長期食欲不振,時有腹瀉,形體消瘦,面色黃白無華,毛發枯槁,精神不振,煩急好哭,睡時露睛,或出現天吊(此時稱慢脾風)。舌淡少苔,脈細弱。
治則:健脾益氣、調中和胃。
方劑:人參啟脾丸加減;人參(先煎)、白術、山藥、蓮肉、炒谷麥芽、雞內金、陳皮、竹葉、玉竹。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辯證施治小兒厭食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小兒消化疾病治療方法 |
- 小兒消化疾病病因 |
- 小兒消化疾病飲食 |
- 小兒消化疾病專家 |
- 小兒消化疾病醫院
- 小兒消化疾病治療指南 |
- 小兒消化疾病癥狀 |
- 小兒消化疾病檢查 |
- 視頻 |
- 小兒消化疾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