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的護理操作知識
時間:2014-12-18來源:求醫網
腦膜炎是因腦膜或腦脊膜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病癥,通常會出現細菌或病毒感染人體的其他部位的并發癥狀,類如耳部、竇或上呼吸道感染。在實習期間,就看過有病人是被這種疾病奪取生命的。可想而知,腦膜炎這種疾病有多么的恐怖。下面就我知道的關于腦膜炎的護理操作知識與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
腦膜炎的護理操作知識:
1、很多家長對患兒的預后擔心,護理人員應予以耐心解釋和心理上的支持,克服焦慮心理,密切配合治療護理。
2、由于腦膜炎的治療時間長,會給患兒帶來不少痛苦。醫護人員對患兒應和藹可親,關懷體貼。護理治療操作時動作輕柔,及時解除患兒不適,為其提供生活方面的周到服務。
3、患兒應一定臥床休息,保持室內安靜,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減少對患兒的刺激。
4、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驚厥、雙瞳大小及對光反應情況等,早期發現顱內高壓或腦疝,便于及時采取搶救措施。
5、對急性腦積水或慢性腦積水急性發作者,用藥物降顱壓無效,護士應隨時做好側腦室穿刺術前的準備工作。
6、遵醫囑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脫水劑、利尿劑和呼吸興奮劑。配合醫師為患兒做腰椎穿刺,顱壓高時腰椎穿刺應在應用脫水劑半小時后進行,腰穿后去枕平臥4~6h,以防腦疝發生。
7、確保患兒安全,在驚厥發作時齒間應置牙墊,防舌咬傷,并防驚厥時墜床跌傷。
8、對有呼吸功能障礙患兒,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取側臥位,以免仰臥舌根后墜堵塞喉頭。解松衣領,及時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及嘔吐物,防誤吸窒息或發生吸入性肺炎。必要時吸氧,或進行人工輔助呼吸。
9、皮膚、黏膜的護理防止褥瘡和繼發感染,保持床單干燥整潔。大小便后及時更換尿布,清洗臀部。嘔吐后及時清除頸部、耳部殘留的物質。昏迷及癱瘓患兒,每2h翻身、拍背1次。骨突處墊氣墊或軟墊,防長期固定體位、局部血循環不良,產生褥瘡和墜積性肺炎。昏迷眼不能閉合者,可涂眼膏并用紗布覆蓋,保護角膜。每日清潔口腔2~3次,以免因嘔吐致口腔不潔細菌繁殖或并發吸入性肺炎。
10、飲食護理,保持水、電解質平衡評估患兒的進食及營養狀況,為患兒提供足夠熱量、蛋白質及維生素食物,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進食宜少量多餐,耐心喂養。對昏迷不能吞咽者,可鼻飼(鼻飼【譯】:就是把胃管通過鼻腔送到患者胃中,通過胃管往患者胃中打食物,通常用于昏迷或者不能自已進食的患者。)和由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11、做好病情及藥物毒副作用的觀察,定期門診復查。
12、留有后遺癥的患兒,應對癱瘓肢體進行理療、被動活動等功能鍛煉,防止肌攣縮。對失語和智力低下者,應進行語言訓練和適當教育。
溫馨提示:有了上面關于腦膜炎的護理操作知識的相關介紹,我們得知顱內壓升高的觀察與護理顱內高壓是護理本病最重要的一點。患者可因顱內壓升高致腦疝而危及生命,因此顱內高壓的觀察與護理顯得十分重要。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及瞳孔變化;觀察頭痛的部位、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注意嘔吐的次數及特點;確保能夠及早發現及治療顱內高壓。
查看更多關于腦膜炎的護理操作知識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