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并發哪些疾病
時間:2015-03-11來源:求醫網
一、胃食管反流病并發病癥
先天性食管狹窄
二、胃食管反流病并發病癥
1、食管狹窄:Patterson(1983)統計約80%的食管狹窄是由消化性疾病而來。食管狹窄是GERD后期的嚴重并發癥,約10%的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發生食管狹窄(Marks,1996)。另有統計反流性食管炎病人7.0%~22.7%可發生食管狹窄。
GERD 的此種并發癥在60~80歲最多。食管狹窄除多見于反復酸暴露所致之食管損傷外,更多見于有十二指腸胃反流者。多數病人有LES功能缺陷,且同時有食管裂孔疝。GERD的嚴重程度與狹窄的形成略相關。文獻報告,GERD病人中高加索人和男性更易發生食管狹窄。應用非類固醇性消炎藥常易形成食管狹窄(el- Serag,1997)。我國GERD所致之食管狹窄的發生情況不明,估計不如國外報告之多。
食管狹窄是食管壁反復發作消化性潰瘍所形成。炎癥先從黏膜充血、水腫和糜爛開始,進一步形成食管壁的潰瘍。潰瘍的炎癥一般深達黏膜下層,并可進而破壞淺肌層,特別嚴重者則累及食管壁全層和引起食管周圍炎。黏膜下層纖維母細胞浸潤最明顯,所形成的結締組織使食管壁增厚和纖維化,導致食管環形狹窄和縱行縮短,瘢痕組織取代了正常食管壁組織。由于壁內的血管栓塞,肌層亦可發生萎縮。
狹窄部位有時存在深潰瘍,潰瘍底部有一層肉芽組織和膿性纖維蛋白滲出物。盡管局部血管因內膜下纖維化而狹窄,但可被侵襲引起嚴重出血。如潰瘍愈合,由腺上皮修復替代。潰瘍也可穿孔。狹窄常與Barrett食管同時存在。食管壁的炎癥如累及部分肌層或全肌層,即可能形成食管狹窄。理論上講,以縱行肌為主的破壞導致食管縮短,成為短食管;以環行肌為主的纖維化則形成食管狹窄,故短食管與狹窄常合并存在。兩者均可伴有食管裂孔疝。
狹窄多發生于食管下段靠近食管胃連接部;高位狹窄則見于Barrett食管,有兩型:一型位于鱗狀上皮與Barrett上皮交界處,是反流性食管炎的結果;一型位于柱狀上皮內襯的范圍內,系慢性Barrett潰瘍愈后形成。
短的狹窄較多,一般為1~2cm或>2cm,位置接近食管胃連接部。長者可達5cm或更長,但少見。管腔小于3mm,狹窄段長于3cm即為重度狹窄。據統計,約75%為短段狹窄,14%為環狀狹窄,11%為長段狹窄。
2、短食管:短食管見于病期長的GERD病人,或以前曾做過多次抗反流手術的病人。壁性炎癥和纖維化導致食管縮短,并可伴有食管管腔狹窄。
3、Barrett食管:由于胃食管反流與酸性胃液(胃酸)導致食管下段鱗狀上皮潰瘍形成及鱗狀上皮的破壞,繼而病變區被柱狀上皮上移替代所致。內鏡檢查可見食管下段粉紅色小舌形柱狀上皮
4、Schatzki環:Schatzki環發生于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交界部。此環上面為鱗狀上皮,下面為柱狀上皮。環較薄,在食管放射線照片上測量,一般不到5mm。由于Schatzki環明顯縮入管腔,故有吞咽困難癥狀。
Schatzki環的病因不明,可能是一先天性變異,但也有證據表明有Schatzki環的人患GERD者甚多,故認為是GERD的一個并發癥。由于有此環的人可以僅有吞咽困難而無GERD癥狀,多數GERD病人并未發現此環,故本病與GERD兩者之間的關系仍待探索。
查看更多關于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并發哪些疾病的相關常識>>
- 胃食管反流病治療方法 |
- 胃食管反流病病因 |
- 胃食管反流病飲食 |
- 胃食管反流病專家 |
- 胃食管反流病醫院
- 胃食管反流病治療指南 |
- 胃食管反流病癥狀 |
- 胃食管反流病檢查 |
- 視頻 |
- 胃食管反流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