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內科疾病(暫無)
肺炎的常見癥狀表現有哪些
一、癥狀
多數起病急驟,常有受涼淋雨、勞累、病毒感染等誘因,約1/3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程7~10天。
1、寒戰、高熱:典型病例以突然寒戰起病,繼之高熱,體溫可高達39℃~40℃,呈稽留熱型,常伴有頭痛、全身肌肉酸痛,食量減少。抗生素使用后熱型可不典型,年老體弱者可僅有低熱或不發熱。
2、咳嗽、咳痰:初期為刺激性干咳,繼而咳出白色粘液痰或帶血絲痰,經1~2天后,可咳出粘液血性痰或鐵銹色痰,也可呈膿性痰,進入消散期痰量增多,痰黃而稀薄。
3、胸痛:多有劇烈側胸痛,常呈針刺樣,隨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劇,可放射至肩或腹部。如為下葉肺炎可刺激隔胸膜引起劇烈腹痛,易被誤診為急腹癥。
4、呼吸困難:由于肺實變通氣不足、胸痛以及毒血癥而引起呼吸困難、呼吸快而淺。病情嚴重時影響氣體交換,使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而出現紫紺。
5、其他癥狀:少數有惡心、嘔吐、腹脹或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嚴重感染者可出現神志模糊、煩躁、嗜睡、昏迷等。
二、診斷標準:
確定肺炎診斷首先必須把肺炎與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區別開來。呼吸道感染雖然有咳嗽、咳痰和發熱等癥狀,但各有其特點,上下呼吸道感染無肺實質浸潤,胸部X線檢查可鑒別。其次,必須把肺炎與其他類似肺炎區別開來。肺炎常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1、肺結核肺結核多有全身中毒癥狀,如午后低熱、盜汗、疲乏無力、體重減輕、失眠、心悸等。X線胸片見病變多在肺尖或鎖骨上下,密度不勻,消散緩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內播散。痰中可找到結核桿菌。一般抗菌藥物治療無效。
2、肺癌多無急性感染中毒癥狀,有時痰中帶血絲。血白細胞計數不高,若痰中發現癌細胞可以確診。肺癌可伴發阻塞性肺炎,經抗生素治療后肺炎癥不易消散,或可見肺門淋巴結腫大,有時出現肺不張。若經過抗生素治療后肺部炎癥不易消散,或暫時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現肺炎,應密切隨訪,對其是有吸煙史及年齡較大的患者,更需加以注意,必要時進一步做CT、MRI、纖維支氣管鏡和痰脫落細胞等檢查,以免貽誤診斷。
3、急性肺膿腫 早期臨床表現與肺炎鏈球菌肺炎相似。但隨著病程病程進展,咳出大量膿臭痰為肺膿腫的特佂。X光片顯示膿腔及氣液平,易與肺炎相鑒別。
4、肺血栓栓塞 肺血栓栓塞癥多有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如血栓性靜脈炎、心肺疾病、創傷、手術和腫瘤等病史,可發生咯血、暈厥,呼吸困難較明顯,頸靜脈充盈,X光線胸片示區域性肺紋理減少,有時可見優秀指向肺門的楔形陰影,動脈血氣分析常見低氧血癥及低碳酸血癥。D-二聚體、CT肺動脈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和MRI等檢查可幫助進行鑒別。
5、非感染性肺部浸潤 還需排除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肺間質纖維化、肺水腫、肺不張、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癥和肺血管炎等。
三、分類:
1.細菌性肺炎 如肺炎鏈球菌(即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克雷白桿菌、流感嗜血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埃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
2.非典型病原體所致的肺炎 如軍團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
3.病毒性肺炎 如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
4.真菌性肺炎 如白念珠菌、曲霉、放射菌等。
5.其它病原體所致的肺炎 如立克次體、弓形蟲、原蟲、寄生蟲如肺包蟲、肺吸蟲、肺血吸蟲)等。機體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容易伴發肺部卡氏肺包子蟲、軍團菌、鳥形分支桿菌、結核菌、弓形體等感染。
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如放射性肺炎、胃酸吸入、藥物等引起的化學性肺炎等。
7.支原體肺炎 由肺炎支氣體引起。
- 呼吸內科疾病治療方法 |
- 呼吸內科疾病病因 |
- 呼吸內科疾病飲食 |
- 呼吸內科疾病專家 |
- 呼吸內科疾病醫院
- 呼吸內科疾病治療指南 |
- 呼吸內科疾病癥狀 |
- 呼吸內科疾病檢查 |
- 視頻 |
- 呼吸內科疾病咨詢
- 友情鏈接:
- 呼吸內科疾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