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
時間:2014-12-24來源:求醫網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日常的飲食也變得越來越好,但對如何飲食更加合理,卻沒有多少了解,由此引發了一些飲食誤區。如果飲食得法,既可健身又能防病,可謂一舉兩得。 感冒時吃補品 補品在人體內產生較高的熱量和能量,可使患者體溫升高,加重病情。下面由小編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一:吃豆制品越多越好
營養學家指出,黃豆中的蛋白質能阻礙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過量攝入黃豆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可遏制正常鐵吸收量的90%,從而出現缺鐵(鐵食品)性貧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等貧血病狀。所以吃豆制品不要過量,還是適量為好。
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二:吃精禁粗
有些都市人吃什么都講求精細,如吃米喜吃精米,且淘米時反復搓擦,致使米的谷胚層被搓掉了,這就使維生素(維生素食品)B1以及鐵、錳、鋅等元素大量丟失。
五谷(五谷食品)雜糧以及粗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和纖維素。如紅薯、南瓜等在國外已成為美容(美容食品)食品,且紅薯中含有緩癌物質。纖維素(纖維素食品)是人體腸道內較好的“清潔工”,它可以清除腸內垃圾。
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三:新鮮蔬菜比冷凍蔬菜更營養
其實新鮮蔬菜與冷凍蔬菜營養價值是相等的。其營養異主要取決于烹調方面。 喜喝新茶 新茶雖然葉色鮮活、味醇香爽,但飲用弊大于益。因為剛采摘的新茶,含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和醇類較多,易引起腹脹、腹痛等癥狀,加重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應少喝新茶。
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四:吃水果可以減肥
事實上所有的水果都含有糖分、尤其香蕉、葡萄、蘋果等含糖更高,吃多了糖分,哪來“減肥”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五:長期食用植物油
經測定花生油、玉米油中易混雜強致癌物黃曲霉素,棉籽油中有使人中毒的棉酚茶油中的芥酸不利于高血壓、心臟病人的健康(健康食品),故植物油不要過量或長期食用。正確用油方法,應是一份植物油搭配0.7份動物油。
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六:餓了才吃飯
有些人不是按時就餐,而是不餓不吃飯;也有些人不吃早餐就去上班,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餓”;還有些人工作忙時,常常是干完活再吃飯。這些做法容易損害胃,也會削弱人體的抗病力。因為食物在胃內僅停留4~5小時左右,感到饑餓時,胃早已排空,胃粘膜這時會被胃液進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消化食品)道潰瘍。
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七:米面食品放涼吃
米面食品放涼后,淀粉分子就會自動有規律地定向排列,組合成一種質量堅硬的結晶,很難與消化液充分混合,不易被機體吸收。這種放冷變硬的淀粉食品,一定要經過加溫重新蒸煮,讓淀粉再次吸水、膨脹,才可以保持食品應有的營養價值。
因此,米面食品放涼后應加熱后再食。 蝦米直接煮湯喝 蝦米或蝦皮在加工過程中容易染上一些致癌物,如直接煮湯喝,不利于人體健康。專家建議,可將蝦米煮數分鐘后再換水煮湯,或在湯中加1~2片維生素C,就能阻斷致癌物在體內合成。
溫馨提示:綜上所述,相信大家對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有了一定的認識。飲食是人們生活中的根本,平日注重飲食,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基礎上,避免走入飲食誤區,可以有效防止相關疾病的出現。
查看更多關于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誤區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