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炎的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1來源:求醫網
腦炎是指腦實質受病原體侵襲導致的炎癥性病變。絕大數的病因是病毒,也可由細菌、霉菌、螺旋體、立克次氏體、寄生蟲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通常所謂的腦炎多指病毒性腦炎和屬于急性播散腦脊髓炎的感染后腦脊髓炎。腦炎可以發病于不彩虹別和年齡,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臨床上以高熱、頭痛、嘔吐、昏迷、驚厥等癥狀為其特征,大多伴有腦脊液成分的改變。應根據不同病因進行防治。那么當患者患上腦膜炎時需要如何治療那?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腦炎的治療方法:
(一)一般治療及對癥治療:護理、降溫、止驚以及呼吸衰竭等處理可參照乙腦的治療。
(二)免疫療法
1.血清療法:起病3天內患者可用恢復期患者或林區居住多年者的血清20~40ml肌注,或椎管內注射5~10ml。
2.高效價免疫丙種球蛋白每日6~9ml肌注,至體溫降至38℃以下停用。
3.干擾素、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情采用。
(三)對癥治療
1.隆溫使室溫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內放冰塊、電風扇、空調等。物理降溫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溝、腋下、頸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溫床或冷褥。消炎痛12.5~25mg,每4~6小時一次。也可用牛黃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藥。
上述方法效果不顯時,可采用亞冬眠療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異丙嗪各0.5~1mg/kg/次,每4~6小時一次,同時加用物理降溫,使體溫降至38℃左右。
病毒性腦炎
病毒性腦炎輕重差別很大。既有高熱不退者,也有僅為低熱者。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嘔吐、精神面色不好,困倦多睡。重者可有抽風、昏迷、肢體癱瘓、呼吸節律不整等表現。由于病毒的種類不同,腦炎的表現也就多種多樣。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帶病毒的蚊子傳播而發生,最易引起高熱、抽風、昏迷。發病急驟,進展迅速,致殘率及病死率均較高。
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腦炎病情亦十分嚴重。腦部不但有炎癥、水腫,而且出血、壞死等亦較多發生。
腮腺炎腦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一個合并癥。病兒除腮腺腫痛外,逐漸產生頭痛、嘔吐等癥狀,提示腦部可能受到損害。有的病人在腮腺炎好轉后才出現腦炎癥狀。極少數病人始終無腮腺炎之癥象,一開始即為腦炎之表現。
病毒性腦炎可通過臨床表現、腦脊液化驗、腦電圖及C T來診斷。少數有條件的醫院可做特異性抗體或病毒分離。以期進一步明確病原。
查看更多關于腦炎的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小兒神經康復治療方法 |
- 小兒神經康復病因 |
- 小兒神經康復飲食 |
- 小兒神經康復專家 |
- 小兒神經康復醫院
- 小兒神經康復治療指南 |
- 小兒神經康復癥狀 |
- 小兒神經康復檢查 |
- 視頻 |
- 小兒神經康復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