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腺瘤的實驗室檢查方法有哪些
時間:2015-03-21來源:求醫網
垂體腺瘤的常規實驗室檢查多無異常,對垂體腺瘤來說,重要的是各種內分泌功能檢查,由于病變及病程的不同,垂體腺瘤的內分泌功能檢查可有不同結果。
1.生長激素(GH)
由垂體GH細胞分泌,受下丘腦調節,疑診GH腺瘤時,應測GH基礎值和葡萄糖遏制試驗,禁食12h后,休息情況下的GH正常值2~4μg/L,易受情緒,低血糖,睡眠,體力活動和應激狀態等影響,約90%的GH腺瘤病人GH基礎值高于10μg/L,GH水平在5~10μg/L可以是GH腺瘤,但個別情況也見于正常人,因此,應做葡萄糖遏制試驗,正常人口服葡萄糖100g后2h,GH低于正常值,3~4h后回升,GH腺瘤病人不受此影響,呈不能遏制現象,血漿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濃度測定可反映24h GH的分泌情況和CH腺瘤的活動性,GH的TRH興奮試驗,胰島素低血糖興奮試驗,如GH不升高則表示GH儲備能力不足,還有生長介素,主要在GH刺激下的肝臟產生,可促進GH對周圍組織的調節,測定生長介素,對GH腺瘤的診斷和治療后隨診有幫助,但術后并不像GH水平立即降低,而是緩慢降低。
2.ACTH檢查
內分泌學檢查對庫欣綜合征及其病因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意義尤為重要,因ACTH垂體腺瘤中絕大多數為微腺瘤(約80%),其中直徑<5mm的微腺瘤占60%~70%,對此,增強CT,蝶鞍區薄層斷層的微腺瘤發現率僅30%,用1.5T的MRI增強薄層斷層條件下微腺瘤的發現率為50%~60%,故 CT或MRI陰性,并不能排除垂體微腺瘤的存在。
垂體ACTH細胞分泌ACTH,有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調節,對疑診ACTH腺瘤病人可測定血漿ACTH(正常人上午8~10時平均值為 22pg/ml,晚10~11時為9.6pg/ml),ACTH很不穩定,進入血漿中很快分解,含量甚微;測血漿皮質醇(正常值為20~30μg);測尿游離皮質醇(UFC,正常值為20~80μg/24h),>100?g有診斷意義,檢查需分兩步:第一步要查清是否為庫欣綜合征,第二步要明確是否為垂體源性即庫欣病(垂體ACTH腺瘤和垂體ACTH細胞增生),大多數病人血漿ACTH中度增高或正常,血漿皮質醇升高,且晝夜節律消失,24h尿游離皮質醇(UFC/24h)升高,小劑量地塞米松遏制試驗不能遏制,大劑量地塞米松能遏制(皮質醇比對照值降低50%以上),對明確診斷有特殊意義。
如血漿 ACTH不高,而皮質醇明顯增高,節律消失,大,小劑量地塞米松均不能遏制,則符合腎上腺源性(腎上腺腺瘤或腎上腺癌),如血漿ACTH明顯增加,節律消失,大,小劑量地塞米松均不能遏制者,多支持異位源性庫欣綜合征(如肺癌,支氣管類癌等),在采用17-OHCS為指標的診斷符合率為80%左右,北京協和醫院采用UFC/24h為指標,符合率可達92.5%,對診斷困難者,可行ACTH刺激試驗,胰島素低血糖誘發試驗,如有條件可行選擇性靜脈導管,采集雙側巖下竇,頸內靜脈,下腔靜脈血測定ACTH,以及美替拉酮試驗和CRH試驗,這些對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3.甲狀腺刺激素
垂體TSH細胞分泌TSH,血漿TSH正常值為5~10μU/ml,TSH增高可見于垂體TSH腺瘤,下丘腦性甲亢,原發性甲低,甲狀腺炎和甲狀腺腫瘤等病例,TSH減低可見于垂體腫瘤,炎癥或膿腫,手術和創傷后,有時需作甲狀腺刺激素釋放因子(TRHRH)興奮試驗,以了解垂體儲備功能,應用TSH 5~10單位肌內注射后測定甲狀腺素或甲狀腺吸碘率可增高,提示腺垂體功能減退。
查看更多關于垂體腺瘤的實驗室檢查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常識>>

腫瘤科疾病
- 多發性骨髓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軟組織肉瘤
- 腫瘤與疼痛
- 肺癌
- 食管癌
- 食管良性病變
- 淋巴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腫瘤與疼痛
- 軟組織肉瘤
- 直腸癌
- 腫瘤疾病
- 肺癌
- 甲狀腺癌
- 食管癌
- 縱隔腫瘤
- 垂體腺瘤
- 脊髓腫瘤
- 顱內腫瘤
- 泌尿系腫瘤疾病
- 軟組織肉瘤
- 胸主動脈瘤
- 乳腺癌
- 乳腺纖維腺瘤
- 肝癌
- 肝血管瘤
- 胰腺癌
- 婦科腫瘤
- 小兒血液腫瘤
- 小兒腫瘤
- 小兒骨腫瘤
- 眼眶病眼腫瘤
- 骨腫瘤
- 脊柱腫瘤
- 鼻咽癌
- 口腔頜面腫瘤
- 皮膚腫瘤
- 腎癌
- 前列腺癌
- 膀胱癌
- 黑色素瘤
- 間質瘤
- 宮頸癌
- 骨癌
- 膠質瘤
- 腦動脈瘤
- 聽神經瘤
- 垂體瘤
- 顱咽管瘤
- 腦瘤
- 子宮癌
- 淋巴癌
- 卵巢癌
- 血管瘤
- 脂肪瘤
- 胰腺腫瘤
- 陰莖癌
- 賁門癌
- 腦膠質瘤
- 脂肪肉瘤
- 肺腺癌
- 肉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舌癌
- 錯構瘤
- 骨瘤
- 軟骨瘤
- 甲狀腺腺瘤
- 骨巨細胞瘤
- 軟纖維瘤
- 神經膠質瘤
- 頸部血管瘤
- 軟組織腫瘤
- 外陰腫瘤
- 非骨化性纖維瘤
- 殘胃癌
- 早期乳腺癌
- 輸尿管腫瘤
- 漿細胞瘤
- 食管平滑肌瘤
- 中耳癌
- 小腸腫瘤
- 膽囊腫瘤
- 骨髓瘤
- 骨樣骨瘤
- 皮膚纖維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蔓狀血管瘤
- 小兒血管瘤
- 腦垂體腺瘤
- 腎盂癌
- 睪丸腫瘤
- 胸腺癌
- 炎性乳腺癌
- 鼻血管瘤
- 腸癌
- 腸腫瘤
- 唇癌
- 大腸癌
- 膽管癌
- 膽脂瘤
- 腹部腫塊
- 睪丸癌
- 結直腸癌
- 口腔癌
- 淋巴管瘤
- 鱗狀細胞癌
- 毛囊瘤
- 腦血管瘤
- 尿道癌
- 氣管腫瘤
- 上頜竇癌
- 腎錯構瘤
- 腎腫瘤
- 嗜鉻細胞瘤
- 外陰癌
- 外陰浸潤性鱗癌
- 外陰平滑肌肉瘤
- 外陰乳頭狀瘤
- 外陰脂肪瘤
- 胃平滑肌瘤
- 纖維肉瘤
- 心臟內粘液瘤
- 星形細胞瘤
- 胸腺瘤
- 胸腺囊腫
- 牙齦癌
- 牙齦瘤
- 眼部腫瘤
- 胰腺囊腫
- 陰道癌
- 尤文氏肉瘤
- 原位癌
- 粘液表皮樣癌
- 蛛網膜囊腫
- 胃腸道癌
- 胃惡性淋巴瘤
- 胃畸胎瘤
- 腸系膜動脈瘤
- 腸系膜囊腫
- 腸系膜腫瘤
- 腸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