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腎病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4來源:求醫(yī)網(wǎng)
高血壓病患者由于動脈壓持續(xù)性升高,引發(fā)全身小動脈硬化,從而影響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yīng),造成各種嚴(yán)重的后果,成為高血壓病的并發(fā)癥。高血壓常見的并發(fā)癥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腎病、周圍動脈疾病、中風(fēng)、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壓的各種并發(fā)癥中,以心、腦、腎的損害最為顯著。下面將介紹高血壓所引起的高血壓腎病是如何通過中醫(yī)來治療的。
高血壓腎病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1)肝陽上亢:
眩暈,耳鳴,頭脹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口苦脅痛,面紅目赤,便秘溺赤,每因情志刺激或精神緊張而頭痛頭暈發(fā)作或加重,舌紅苔黃,脈弦。治法:平肝潛陽。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12g,鉤藤30g,石決明30g,川牛膝30g,夜交藤30g,杜仲,12g,山梔子10g,黃芩12g,益母草30g,桑寄生12g,茯神15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炒麥芽15g。若肝火偏盛,可加龍膽草、丹皮清肝泄熱,或改用龍膽瀉肝湯加石決明、鉤藤以清瀉肝火。若兼腑實(shí)便秘者加大黃、芒硝通腑瀉濁。
(2)肝腎陰虛:
眩暈,頭痛,耳鳴,咽干,目睛干澀,腰膝酸軟,健忘失眠,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治法:滋補(bǔ)肝腎。方藥:杞菊地黃湯加減。枸杞15g,菊花15g,熟地15g,山藥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澤瀉12g,白芍30g,珍珠母30g。目澀昏視者加石斛,或合一貫煎加減;失眠多夢者加炒棗仁、生龍牡。
(3)痰熱內(nèi)蘊(yùn):
眩暈,耳鳴,頭痛頭重,口苦粘膩,食欲不振,胸悶嘔惡,形體肥胖,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治法:清熱化痰。方藥:黃連溫膽湯加減。黃連9g,枳實(shí)12g,竹茹9g,陳皮12g,半夏12g,茯苓15g,菖蒲12g,膽南星12g,黃芩12g,白術(shù)15g,澤瀉12g。若眩暈、頭重如蒙屬痰濁中阻者改用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加減。
(4)陰陽兩虛:
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或夜尿頻多,陽痿遺精,舌淡嫩,脈沉無力。治法:育陰助陽。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肉桂6g,附子10g,熟地15g,山藥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澤瀉10g,丹皮10go若兼腰部刺痛,舌質(zhì)黯淡者加桃仁、紅花、懷牛膝。
查看更多關(guān)于高血壓腎病的中醫(yī)治療方法的相關(guān)常識>>
咨詢
問題
推薦閱讀

心血管科疾病
- 肺動脈高壓
- 冠心病
- 射頻消融術(shù)
- 小兒心肌病
- 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 高血壓與腎病
- 起搏器植入
- 小兒心律失常
- 心律不齊
- 心絞痛
- 心臟病
- 心肌炎
- 風(fēng)心病
- 風(fēng)濕性心臟病
- 高血壓
- 高血脂
- 低血壓
- 冠狀動脈粥樣硬
- 變應(yīng)性血管炎
- 擴(kuò)張型心肌病
- 繼發(fā)性高血壓
- 竇性心律失常
- 肥厚型心肌病
- 心內(nèi)膜炎
- 缺血性心肌病
- 惡性高血壓
- 動脈栓塞
- 酒精性心肌病
- 冠狀動脈造影
- 高血壓病
- 心臟神經(jīng)癥
-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 川崎病
- 房顫
- 房間隔缺損
- 心包炎
- 心肌梗塞
- 心肌缺血
- 心力衰竭
- 心源性休克
- 血管肉瘤
- 早搏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系膜上動脈栓
- 腸系膜上動脈血
- 腸系膜上動脈壓
- 腸系膜上動脈綜
- 腸系膜上靜脈血
- 心內(nèi)其他

- 高血壓與腎病治療方法 |
- 高血壓與腎病病因 |
- 高血壓與腎病飲食 |
- 高血壓與腎病專家 |
- 高血壓與腎病醫(yī)院
- 高血壓與腎病治療指南 |
- 高血壓與腎病癥狀 |
- 高血壓與腎病檢查 |
- 視頻 |
- 高血壓與腎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