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艾滋病的偏方有哪些
時間:2015-04-29來源:求醫網
艾滋病是一種主要經性接觸、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的傳染性疾病,是以損害機體免疫系統,引起持續性細胞免疫缺損,從而導致多個器官發生多種條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常并發少見的惡性腫瘤的一種嚴重疾病,病死率極高。中醫在治療時主要通過辯證施治的方法,針對不同病癥采取相應的舉措予以施治,具體說來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體虛外感癥候(急性感染期、無癥狀艾滋病毒攜帶期、艾滋病前驅期)
特點是多見于艾滋病初期,以發熱為主癥,可伴有其它表證,并兼見虛損癥狀。治療應祛邪扶正。由于虛損的程度不同,感受邪氣的差異,其臨床表現及治療亦有不同。
1.陰虛挾痰外感發熱——癥狀:平素周身乏力、手足心熱、腰膝酸軟遺精、早泄、心悸少寐、繼則出現低熱、畏風、口渴、咽痛、咳嗽、咳痰量少、胸痛、頸后、腋下及腹股溝等處淋巴結腫大,舌紅少苔,脈浮細數。治法:養陰疏表處方:加減葳蕤湯與養陰清肺湯化裁,葳蕤、白薇、蔥白、桔梗、薄荷、淡豆豉、益智仁、生地、麥冬、川貝母、玄參、甘草、板藍根、大青葉、雙花、青黛、天竺黃等。
2.氣虛外感發熱——癥狀:極度無力、出汗、語聲低微、神疲倦怠、周身不適、動則心悸氣短,發熱勞累加重、或微惡風寒、咳嗽少痰,身痛、面白、目清、或淋巴結腫大,舌淡白,脈浮而無力。處方:玉屏風散加味。黃芪、白術、防風、人參、枸杞子、茯苓、銀花、連翹、板蘭根、桔梗、川貝、甘草。若外感風寒,惡風寒較重者,可用參蘇飲加減。藥用:人參、蘇葉、葛根、前胡、半夏、積殼、茯苓、陳皮、桔梗、木香、甘草等。
3.氣虛陽明熱盛發熱——癥狀:高熱、汗出而熱不退、口渴、煩躁不安、咳嗽、胸痛便秘、形體消瘦、素體氣虛、背微惡風,素體倦怠乏力、兩目紅赤,舌質紅,脈數無力。治法:益氣疏表處方:白虎加人參湯。石膏、人參、知母、甘草、銀花、連翹、青黛、茯苓、川貝、陳皮、桑白皮、黃芩。若高熱不退,神昏譫語,暮輕夜重、為熱邪內陷心包,可用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待神清熱退再辨證施治。若熱勢不減,皮膚斑疹隱現,或神志昏蒙,入夜尤甚、舌質紅絳、脈細數,為熱入營血之證,可用清營湯、犀角地黃湯合安宮丸化裁,常用藥如犀角、生地、丹參、黃連、竹葉、麥冬、銀花、連翹、玄參、赤芍、丹皮等。
二、慢性虛損癥候(艾滋病相關綜合癥、艾滋病期)
臨床資料分析表明艾滋病發展到中、后期、經過積極治療,初期之發熱、惡寒等外感表現多不明顯,而以虛損成勞為其主要臨床特征。其病性主要為氣、血、陰、陽的虧損,病位主要涉及五臟;病程多首先一臟虧虛,逐漸累及他臟;病情日漸發展,趨于復雜。治療以補益為基本原則。鑒于腎虧虛和脾臟不足為該期主要證候,且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寓元陰元陽,故補腎健脾實為該期治療的根本大法。
l.心脾兩虛——癥狀:心悸、失眠、多夢、焦慮煩躁不安、周身乏力、頭暈、手足冷、腹瀉便溏、納呆食少、皮膚癢、面有紅疹、或面蒼白、舌淡、苔白滑、脈沉無力。治法:益氣補血,健脾養心。處方:歸脾湯加減。黃芪、白術、黨參、當歸、茯神、酸棗仁、熟地、丹參、陳皮、生龍骨、黃精、甘草。
2.脾腎氣虛——癥狀:形體消瘦、倦怠乏力、自汗畏風、脘腹痞滿、腹瀉腸鳴、腰膝酸軟、或周身浮腫,頭暈耳鳴,遺精陽痿、面色蒼白、語聲低弱,舌質淡、苔白、脈弱。治法:補氣健脾益腎。處方:補中益氣湯合金匱腎氣丸。黃芪、黨參、白術、陳皮、升麻、柴胡、熟地、山萸肉、山藥、丹皮、云苓、澤瀉、附子、肉桂、菟絲子、王不留行等。
3.脾腎陽虛—— 癥狀:顏面虛浮、色光白、毛發癢、手足不溫或畏寒肢冷,腰膝、下腹冷痛、腰酸腿軟、腹瀉、或下利清谷、頭重頭暈,舌質淡胖、苔白滑、脈細弱。治法:溫補脾腎。處方:金匱腎氣丸與歸脾丸加減。黃芪、白術、云苓、附子、肉桂、巴戟天、枸杞子、熟地、山藥、澤瀉、丹皮、大棗、甘草等。
4.肝腎陰虛——癥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健忘、入夜及午后低熱,咽干口燥、腰膝酸軟、脅肋隱痛、五心煩熱、兩顴紅赤、形體消瘦、盜汗、精神抑郁、煩躁、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補肝腎。處方:一貫煎合六味地黃丸。生地、熟地、沙參、枸杞子、麥冬、當歸、丹皮、山萸肉、山藥、云苓、棗仁等。
5.肝風內動——癥狀:頭暈而脹、眩暈欲撲、腰膝酸軟、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或有病癥發作、或四肢抽搐,舌質紅、苔黃白膩、脈弦有力。處方:鎮肝熄風湯加減。生龍骨、生牡蠣、龜板、牛膝、代赭石、白芍、五味子、天冬、元參、茵陳、川楝、炒麥芽、鉤藤、梔子、石決明等。
6.腎精不足——癥狀:頭發脫落、齒搖稀疏、耳鳴耳聾、精神恍惚、健忘神疲、動作遲緩、或精神呆癡、下肢軟弱無力、視物不清、反應遲緩,舌質淡,脈弱。治法:補腎填精。處方:河車再造丸加減。牛膝、肉蓯蓉、天冬、生地、熟地、杜仲、巴戟天、阿膠、龜板、鱉甲、白芍、甘草。
7.肺氣虛——癥狀:語聲低微、畏風自汗、咳嗽氣短、時寒時熱、易于感冒、面色光白,舌淡、脈弱。治法:補益肺氣處方:補肺湯加減。人參、黃芪、熟地、五味子、桑白皮、紫苑、云苓、白術。
8.脾氣虛——癥狀:面色萎黃、食少納呆、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自汗、舌淡苔薄、脈弱。處方:加味四君子湯化裁。人參、黃芪、白術、甘草、云苓、扁豆。
9.腎陰陽兩虛——癥狀: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足心熱、盜汗、或形寒肢冷、小便頻數、耳輪焦干、陽痿不舉,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法:滋陰溫陽益腎。處方:金匱腎氣丸加減。附子、肉桂、熟地、山藥、山萸肉、云苓、澤瀉、丹皮。
溫馨提示:規范的中醫藥偏方治療對艾滋病有確切療效,可明顯改善艾滋病病人發熱、咳嗽、乏力、腹瀉、氣短、皮疹、粘膜潰瘍等臨床癥狀;改善和穩定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減輕抗病毒藥物的毒副作用,受到患者的廣泛歡迎。
查看更多關于治療艾滋病的偏方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