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痙攣癥的癥狀表現
時間:2015-07-03來源:求醫網
嬰兒痙攣癥發作的另一特點是發作常成串出現,每串痙攣的強度逐漸增加,達高峰后逐漸減弱。往往剛開始的次痙攣非常輕,儀表現為眼的短暫偏視或上視,常被忽視,而后逐漸出現軀干和四肢的輕微收縮,直至出現極其典型的“折刀樣”、“鞠躬樣”或“抱球樣”發作。每串發作次數不等,從數次到數十次,甚至可達150次。每天發作次數亦不等,多者可達60次。成串發作多出現在入睡前或睡醒后不久,各次痙攣之間常有哭鬧或躁動,有時出現微笑面容。發作時自主神經癥狀也很常見,如面色蒼白、潮紅、出汗、瞳孔散大、流淚及呼吸和心率的改變等。發作后可有煩躁、運動障礙、反應遲鈍等癥狀,持續1~2min,也可無明顯發作后癥狀。
體軸性痙攣發作為嬰兒痙攣癥最先出現的發作形式,多在覺醒時出現。痙攣開始時表現為肌肉收縮,持續0.5~2秒,緊接著是強直,一般持續10秒。肌收縮前常伴隨一聲尖叫、或大笑。嬰兒痙攣癥可僅累積頸部,表現為微微點頭,也可出現上肢上舉或表現為眼球運動受限。在同一部位反復發作是診斷要點。肌痙攣表現有屈曲和伸性痙攣兩種,可交替出現。伸性痙攣表現為突發的頸部和下肢末端伸直,上臂伸展內收。屈曲性痙攣僅表現為頸部、四肢末端屈曲,上肢的內收,呈蝦米樣。有12%~42.3%的病人在嬰兒痙攣癥出現前或同時伴有其他類型癲癇,包括部分性和全身性發作。同時會出現智、體及精神的發育遲滯。
查看更多關于嬰兒痙攣癥的癥狀表現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