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炎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7-06來源:求醫網
牙齦炎是發生于牙齦緣及齦乳頭的急慢性炎癥性疾病,以兒童與青少年較為普遍,主要癥狀表現為牙齦腫痛,出血等。屬中醫“牙宣”的范疇。病因病理中醫學認為,本病可因口腔不潔,食物殘渣積留齒間,久而化腐成毒,濕毒侵入齦內而腫痛。或食傷脾胃、脾虛生濕化熱,濕熱蘊積胃腸,循經而上,熏蒸牙齦,致使氣血塑滯,津液受阻而腫痛、溢血。或因惱怒過激,憂郁過度,引起肝氣郁滯,久之郁而化火,肝火上逆,灼傷齷肉而致?;蛞蝻L邪外侵,邪留經脈,致使經脈壅塞,氣血不通,久之氣血與邪相搏而成。
中醫分型與中藥治法:
1.胃火熾盛牙齦作痛、出血、口氣熱臭,渴喜冷飲,大便于結。牙齦紅腫疼痛,溢出膿血。舌紅,苔黃,脈數。[治法] 清熱利濕,瀉火解毒。
[方藥] 清胃散加味:黃連7克,生地6克,丹皮12克,當歸12克,升麻7克,生石膏35克。大便干結者加生大黃12克。
2.腎陰虧虛牙齦萎縮、牙根松動,牙齦粘膜微紅腫。或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津,苔薄,脈細數.[治法] 滋補腎陰。
[方藥] 六味地黃丸加味:熟地16克,山茱萸12克,淮山藥16克,丹皮16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首烏16克,枸杞16克,肉桂4克。
3.氣血虧虛牙齦萎縮,顏色淡白,牙根宣露,牙齒松動,咀嚼無力,牙齦時有滲血。面白或萎黃,倦怠無力.舌淡,苔白,脈弱。[治法] 補益氣血。
[方藥] 八珍湯加減:黨參16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12克,當歸12克,熟地ls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陳皮7克,木香12克。
查看更多關于牙齦炎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