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常見的病因
時間:2015-07-13來源:求醫網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征,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那么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常見的病因有什么?
1、細胞免疫:在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機制中具體作用尚不清楚。TS的功能缺陷可能在本病中起一定作用。
2、脾臟因素:通過體內閃爍掃描技術,以放射性同位素標記之抗體作用于血小板,發現約59%的結合抗體和血小板在脾內破壞,約14%在肝內破壞,以破壞結合抗體量多的血小板為主,故后者多見于重癥病例。此外,脾臟也是自身抗體合成的主要部位。
3、雌激素的作用誘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雌激素對血小板生成有遏制作用,并能促進單核巨噬細胞對結合抗體血小板的吞噬作用。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如發現有嚴重的癥狀發生,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查看更多關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常見的病因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