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上如何避免水中毒
時間:2015-07-13來源:求醫網
人們常認為水中毒只在意外溺水事件中出現,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時有發生,只是程度較輕、未引起重視而已。特別是夏季旅途中,人們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浹背,體內鈉鹽等電解質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時大量飲用淡水而未補足鹽分,就會出現頭暈眼花、嘔吐、乏力、四肢肌肉疼痛等輕度水中毒癥狀。飲食上如何避免水中毒呢?下面來詳細為大家介紹,避免水中毒的注意事項。
要避免水中毒,必須掌握好喝水的技巧。一要及時補充鹽分。適當地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人體大量排出的汗液帶走的無機鹽。據介紹,在500毫升飲用水里加上1克鹽,適時飲用。這樣既可補充機體需要,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二要喝水少量多次。口渴時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且每次飲用量少,以利于人體吸收。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三要避免喝“冰”水。夏季氣溫高,人的體溫也較高,喝下大量冷飲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建議不要喝5攝氏度以下的飲品。專家建議,喝10攝氏度左右的淡鹽水比較科學。這樣既可降溫解渴,又不傷及腸胃,還能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鹽分。
3~5%高滲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可迅速緩解體液的低滲狀態,但須密切注意,因鈉離子過多可使細胞外液容量增大,而加重心臟負荷。喝水過多、過少都不利健康,一般每天喝8杯水較為適宜。喝水如果太快太急,會吞下很多空氣,引起打嗝或是腹部脹風,甚至出現水中毒。喝水還要“未渴先飲”,如果感覺到口渴,實際上體內已出現脫水狀況。此外,喝水較好是30℃以下的“涼白開”或淡茶水,比較符合腸胃道的生理機能。
查看更多關于飲食上如何避免水中毒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