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病變是導致崩漏的主要原因
時間:2015-07-14來源:求醫網
血瘀以往在分析崩漏的病因病機時,血瘀列于最后,而我們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特別是借助西醫學的病理檢驗,發現崩漏的局部因素,為子宮內的血瘀,而且此血瘀并非一般的血瘀,正如《簡明中醫婦科學》引《備急千金要方》所說的:“瘀結占據血室,而致血不歸經。”這是一段很精辟的論述,說明了血瘀內結,占據子宮,導致出血,血不歸經,這是崩漏最主要的出血因素。
血熱前人認為血熱是崩漏的重要因素。《傅青主女科?血崩》中云:“沖脈太熱而血即沸,血崩之為病,正沖脈之太熱也。”沖脈為血海,實即指子宮太熱而致迫血妄行。血熱雖含有整體性病變的意義,但以子宮血海而言者,還是著重在局部。我們認為,除瘀結性出血者外,血熱的確也為常見的重要的病機,常常合并于瘀結性病變中,成為瘀熱,或亦稱熱瘀性出血。亦有少數可單獨出現者。關于形成血熱的病因,前人認為與外因有關,如有人認為感受熱邪,所謂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有人認為過食辛辣助陽之品,釀成內火;亦有人認為情懷抑郁,或則忿怒急躁,肝郁化火;還有人認為素體陽盛,肝火易動等。所有這些因素,固然在導致血熱病變有一定意義,但我們認為,血熱之所以形成,主要在于內在的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衡所致,腎陰虛,癸水不足,陰虛則陽旺,陽旺自然火旺,火旺人血,必成血熱,本虛標實。熱迫血行,是以出現出血性疾病。
虛就局部病變而言,主要是陰虛,其次是氣虛。陰虛則子宮包括在子宮內的沖任脈失養,而且也包括子宮肌肉失養,經絡失養則血脈脆性增強,因而易致出血,肌肉失養則將影響子宮之收縮,所謂子宮失藏,也將增劇出血,前人謂之“陰虛失守”者此意也。氣虛者,必然表現氣的不足,子宮氣虛,自然收縮乏力,因此不能控制出血,亦即前人所謂“氣不攝血”之說也。另方面,由于陰虛癸水不足,陰虛及陽,自然也就導致陽的不足,使陰陽處于低水平的狀態,陰陽之間失去對抗消長,從而反過來更影響陰本身的發展,亦將更加影響到對立面陽的發展,陰陽必然始終處于低水平而不能回升。由于陰虛的存在,癸水的不足,不能涵養子宮沖任,而致局部病變發生崩漏。
查看更多關于局部病變是導致崩漏的主要原因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