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底骨折癥狀表現各不同
時間:2015-07-17來源:求醫網
每年在我國都有許多人因為,患上了顱底骨折疾病而住院,這種疾病需要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患者往往需要在醫院住上大半年,給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專家把這種疾病,分的非常的詳細,便于我們的治療,下面介紹的文章就是,顱底骨折分幾種癥狀表現各不同。
顱底骨折絕大多數是線形骨折,多為顱蓋骨折延伸到顱底,個別為凹陷骨折,也可由間接暴力所致。按其發生部位分為,顱前窩、顱中窩、顱后窩骨折。
1.顱前窩骨折
累及眶頂和篩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廣泛瘀血斑(熊貓眼)以及廣泛球結膜下出血等表現。其中“熊貓眼”對診斷又重要意義。若腦膜、骨膜均破裂,則合并腦脊液鼻漏及/或氣顱,使顱腔與外界交通,故有感染可能,應視為開放性損傷。腦脊液鼻漏早期多呈血性,須與鼻衄區別。此外,前窩骨折還常有單側或雙側嗅覺障礙,眶內出血可致眼球突出,若視神經受波及或視神經管骨折,尚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
2.顱中窩骨折
中窩骨折往往累及巖骨而若累及蝶骨,可有鼻出血或合并腦脊液鼻滑,腦脊液經蝶竇由鼻孔流出。若累及顳骨巖部,可損傷內耳結構或中耳腔,病人常有第Ⅶ、Ⅷ腦神經損傷,表現為聽力障礙和面神經周圍性癱瘓,腦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時,則合并腦脊液耳漏,腦脊液經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完整,腦脊液則經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誤認為鼻漏。若累及蝶骨和顳骨的內側部,可能損傷垂體或第Ⅱ、Ⅲ、Ⅳ、Ⅴ、Ⅵ腦神經。若骨折傷及頸動脈海綿竇段,可因動靜脈瘺的形成而出現搏動性突眼及顱內雜音,破裂孔或頸內動脈管處的破裂,可發生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
3.顱后窩骨折
累及顳骨巖部后外側時,多在傷后1—2日出現乳突部皮下瘀血斑(Battle征)。若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在傷后數小時出現枕下部腫脹及皮下瘀血斑,枕骨大孔或巖尖后緣附近的骨折,可合并后組腦神經(第Ⅸ一Ⅻ腦神經)損傷。
查看更多關于顱底骨折癥狀表現各不同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