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性腸炎(嬰兒秋季腹瀉、輪狀病毒性胃腸炎)
輪狀病毒性腸炎與其他疾病鑒別
1.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發病,可行成大,小流行,潛伏期多為1~2天,長可達7天,患者常以畏寒,發熱和不適感急驟起病,有腹痛,腹瀉,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數十次,常伴里急后重,惡心,嘔吐與脫水,糞便在病初可為水樣,以后排出膿血便或黏液血便,鏡檢可見大量紅,白細胞,糞便培養可培養出痢疾桿菌。
2.沙門菌屬性食物中毒:沙門菌屬性食物中毒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
3.病毒性胃腸炎: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表現為兒童或成人的夏季流行性,無菌性腹瀉,臨床特點是高度傳染性和極低的病死率,有輕度的發熱,不適感,惡心,嘔吐與稀便等癥狀。
4.霍亂與副霍亂:副霍亂系由Eltor弧菌引起,流行特點與霍亂不同,多為地方性流行,也可散發或呈跳躍式,此菌的培養特點,臨床表現與病理改變均與霍亂弧菌相同。
5.假膜性腸炎:假膜性腸炎是由腸道內頑固性梭狀芽孢桿菌C.difficile異常增殖,產生大量毒素引起,從患者糞便中可檢出假膜,假膜外觀多呈半透明物質,蛋清樣,肉眼較難辨認,將其放入10%甲醛溶液中,則外觀較清楚。
6.血吸蟲病:早期血吸蟲病中,84.6%有腹瀉,可為單純性腹瀉,大便稀溏或水樣,也有的為痢疾樣腹瀉,腹瀉大多為持續性,少數為間歇性,病程長短不一。
7.潰瘍型腸結核:腸結核多見于20~40歲的女性,多數有腸外結核,以肺結核居多,可有消化不良癥狀,在急性進展期可有毒血癥癥狀,如發熱,盜汗,腹痛,腹瀉,體力減退,消瘦等,排便每天3~4次,多在餐后發作,糞便呈糊狀或水樣便,一般無膿血便。
- 輪狀病毒性腸炎治療方法 |
- 輪狀病毒性腸炎病因 |
- 輪狀病毒性腸炎飲食 |
- 輪狀病毒性腸炎專家 |
- 輪狀病毒性腸炎醫院
- 輪狀病毒性腸炎治療指南 |
- 輪狀病毒性腸炎癥狀 |
- 輪狀病毒性腸炎檢查 |
- 視頻 |
- 輪狀病毒性腸炎咨詢
- 友情鏈接:
- 輪狀病毒性腸炎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