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腦炎的方法
時間:2015-07-21來源:求醫網
一、針灸治療腦炎
腦炎多因氣陰耗損,真陰欲竭,臟腑功能未能恢復而留下后遺癥。其中筋脈失養者,治擬益氣養血,活血通絡,育陰潛陽。取手足陽明、足太陰、厥陰經穴為主;痰濁閉竅者,治宜豁痰清心開竅,取督脈、手少陰、厥陰經穴為主。
1.筋脈失養:肩髃、曲池、外關、合谷、環跳、伏兔、足三里、絕骨、太沖、地倉、頰車、陽白、魚腰。
2.痰濁閉竅:百會、人中、神門、內關、豐隆、天突、廉泉、合谷、通里。備用穴位手三里、間使、陽陵泉、三陰交、啞門、人迎、神庭、四神聰、行間、肝俞、脾俞、心俞。
3.頭針:對側運動區、感覺區、足運感區、言語二區、言語三區。
4.耳穴:神門、腦、肝、肺、心、腎、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操作方法,根據病情辨證選穴。筋脈失養者,針用補法,并可加灸。痰濁閉竅者,針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休息7~10天再進行第2個療程。
5.頭針:采用28號毫針,進針后快速捻轉,留針2~4小時,留針時間間歇運針,或加電針刺激,每日治療1次,連續20次后,休息2周,繼續下1個療程。
6.耳針:據病情配組,每次各癥兼取4~6個穴,用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休息3天后繼治。
二、推拿治療腦炎
1.患者俯臥,用推法或滾法從腰部起,向下至尾骶部、臀部,循足太陽膀胱經往下至足跟往返5~6次,配合按腎俞、腰陽關,拿委中。
2.患者仰臥:用推揉法或滾法,從髀關向下沿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至解溪、懸鐘往返5~6次,配合按伏兔、足三里、陽陵泉、懸鐘、解溪等穴。
3.痰濁閉竅:患者坐位,醫者用抹法從印堂、前額、眉弓至太陽穴3~5次,用一指禪推法從印堂開始經神庭至百會往返5~6次,配合按、揉百會、四神聰等穴,再用拿法從頭頂開始至風池穴,最后拿肩井穴。
4.患者仰臥,先在橋弓穴以四指上下往返推擦5~6次,再用一指禪推法自人中、地倉、承漿穴往返治療3~5次,在神門、內關、豐隆、足三里穴以按、揉法治療,每穴約0.5分鐘。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治療腦炎的方法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