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增生的發病機制
時間:2015-07-24來源:求醫網
1.組織學分類
在名稱用語上,舊的分類也不是十分確切,例如“囊性增生”,其組織學變化不僅限于內膜的腺體成分,而且病變的腺體也不一定總是表現為囊性擴張,因而這一術語的表達并不十分恰當,“腺瘤樣增生”,不僅在概念上及詞義上相互矛盾,組織學診斷標準也一直不太明確,易于在病理診斷中造成腫瘤和增生二者之間的混淆,“非典型增生”的分類名稱雖然與新的分類相同,但在組織學的診斷標準上仍有差異,新的分類是進一步明確為細胞核的異型性改變。
2.病理特點
(1)子宮內膜單純增生:病變的子宮稍大,內膜明顯增厚,有時呈彌漫息肉狀,刮宮物量較大,可混有紅色光滑的息肉狀組織,鏡下病變呈彌漫性,累及內膜的功能層與基底層,由于間質與腺體同時增生而不表現出腺體擁擠,腺體大小不一,輪廓較平滑,腺上皮細胞的形態與正常的晚增殖期相似,不具有異型性。
(2)子宮內膜復雜增生:復雜增生的病因與單純增生大致相似,但由于病灶呈局灶性,可能還與組織中激素受體的分布有關,少數復雜增生可以發展為不典型增生,從而影響預后,有1993年報道的21例40歲以下婦女的子宮內膜增生中,4例為復雜增生,均在短期藥物治療后,病變退縮并先后受孕,足月分娩,其中3例產后2~3年病變復發仍為復雜增生,隨診9~38年尚未見癌變。
病變的子宮內膜可以增厚或很薄,也可以呈息肉狀,與單純增生不同的是,病變為腺體成分的局灶性增生而不累及間質,刮宮物量可多可少,常混有正常,萎縮或其他類型增生的子宮內膜,病變區腺體擁擠,可以“背靠背”,間質明顯減少,腺體的輪廓不規則,或彎曲呈鋸齒狀,或形成腺腔內乳頭,但無腺上皮細胞的異型性。
(3)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發生與復雜增生相似,但部分病例可以緩慢發展為癌,在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其癌變率可達30%~50%。
查看更多關于子宮內膜增生的發病機制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 子宮內膜增生治療方法 |
- 子宮內膜增生病因 |
- 子宮內膜增生飲食 |
- 子宮內膜增生專家 |
- 子宮內膜增生醫院
- 子宮內膜增生治療指南 |
- 子宮內膜增生癥狀 |
- 子宮內膜增生檢查 |
- 視頻 |
- 子宮內膜增生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