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視有哪些癥狀
時間:2015-07-27來源:求醫網
一、弱視典型癥狀
視力障礙、屈光介質混濁、色覺喪失、眼球偏斜、視物模糊
二、弱視癥狀
1、光覺,絕大多數患者通過黑暗玻璃片看視力表,視力都相應地減退幾行,但有些弱視眼則不然,在弱視眼前放不放黑暗玻璃片都能看清同一行視力表,有時視力甚至可以略有提高。在暗淡和微弱的光線下,弱視眼的視力改變不大。發現將密度濾過片放在正常眼前可使視力減低3~4行,但在斜視性弱視眼前(遮蓋主眼)放同樣密度的濾過片,視力不受影響或僅輕微減低。在器質性弱視(中心性視網膜疾患及青光眼等)眼前放同樣密度的濾過片,則視力高度減退。因此他們認為用中性密度濾過片檢查可以鑒別可逆性弱視與器質性病變所致的視力減退。后來學者們又發現有些沒有器質性病變的可逆性弱視,像器質性弱視一樣,在中性密度濾過片檢查下,視力也高度減退。這個原因一直不清楚直到Hess在低亮度照明下,檢查斜視性與屈光參差性弱視的對比敏感性功能,才發現這兩組病例的反應不同。斜視性弱視的CSF在低度照明下升高到與正常眼相同,但屈光參差性弱視在低度照明下的CSF比正常眼低下,與器質性病變相同。這些結果提示:中性密度濾過片檢查僅能鑒別斜視性與器質性弱視而不能鑒別屈光參差性與器質性弱視。
2、對比敏感度,對比敏感度(CSF)檢查是檢查形覺功能的方法之一。通過測定視器辨認不同空間頻率的正弦條柵所需要的黑白反差來評定視功能的好壞。它不僅反映視器對細小目標的分辨能力,也反映對粗大目標的分辨能力,故能更全面地反映視功能,遠較視力表視力檢查敏感。Rogers檢查了弱視患兒的CSF,發現弱視的視力與CSF之間有直線性關系。當視力降低時,CSF也低下,曲線的高峰值向左移(向低空間頻率端)。經遮蓋療法弱視眼視力已達20/20時,主眼與弱視眼的CSF仍有顯著性差異,原弱視眼的CSF比主眼仍然低下。斜視性和屈光參差性弱視都同樣有這種現象。Hess發現形覺剝奪性弱視的CSF與斜視性及屈光參差性者有顯著差異,前者對固定的和移動的視標的敏感度極度低下,有些病例僅見檢查視野中有物體移動,但不能分辨具體的條柵。
斜視性弱視患者的CSF測定有兩種表現,第1組僅對高空間頻率低下,第2組則對高、低空間頻率都降低;后者的弱視程度比前者為重而且弱視發病年齡也較早。因此Hess建議將斜視性弱視進一步分為高空間頻率異常型及全空間頻率異常型。這兩型在斜視類型、治療反應及弱視復發各方面都沒有區別。
汪芳潤對正常人及弱視患者進行了CSF測定,發現弱視眼的CSF曲線保持山形,但較正常眼為低,峰值左移,曲線由中空間頻率區開始下降,至高空間頻率區下降迅速。單側弱視眼的CSF,用自身主眼與弱視眼比較可以發現:①弱視眼的CSF曲線全頻段或在高、中頻段明顯降低;②曲線高頻端的截止頻率向左移;③曲線高峰頻率向左移1~2個檢查頻率。
3、擁擠現象,弱視眼的體征之一是對單個字體的識別能力比對同樣大小但排列成行的字體的識別能力要高的多,這個現象叫擁擠現象。Hilton發現弱視患兒對單個字的視力可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只有用排列成行的字體檢查,才能發現弱視。因此用單個字體的檢查結果不能反映弱視的真實情況。
約有1/3的發育性弱視在初起時沒有擁擠現象,但在治療期間忽然出現。各弱視眼對行字體與單個字體識別力的差異很大。行字體視力越低下則二者之間的差別也越大,有的很驚人。例如有些病例的行字體只能識別6/30而單個字體的識別力則為6/6,單個E字視力表為0.6者僅為行字體E字表的0.25左右。這是因為鄰近視標之間的輪廓相互影響關系。
最初認為擁擠現象僅見于弱視,是弱視患者所具有的特征。Tommila則持不同意見,認為擁擠現象與視力水平有關,視力越差,擁擠現象越嚴重。因為由于其他眼病引起的視力高度減退也可有這現象。同時在人為的(用鏡片使視力模糊)病例也可引起本現象。
三、弱視檢查
弱視檢查注視性質對估計預后及指導治療有重要臨床意義。如果患眼不能轉變為中心注視則視力進步的可能性很小。這并不意味著注視點轉為中心后視力就可以恢復正常和持久,但也不能否認中心注視是獲得標準視力的基礎。
1、屈光檢查,在睫狀肌麻痹下進行檢影驗光。
2、眼底檢查,極為重要。首先要除外引起視力低下的眼底疾患。如果眼底正常,患者又有病史或臨床所見(例如斜視),則診斷發育性弱視很可能是正確的。
查看更多關于弱視有哪些癥狀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