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時間:2015-08-07來源:求醫網
一、治療方法:
1.跟骨骨折無移位或移位不多又未影響跟骨結節角、未波及跟距關節面的及跟骨體增寬不明顯者,早期采用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中藥外敷,局部制動,扶拐不負重行走3~4周即可。
2.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可作手法復位,夾板固定。
3.手法復位不成功者,可作金針撥骨術,經皮穿針固定術。
4.跟骨骨折后期,如疼痛較重,經非手術方法治療,癥狀不減者,可酌情作跟距關節或三關節融合術。
二、復位手法:整復時間越早越好建議在傷后24~48小時內進行,否則可能因局部腫脹嚴重或張力性水泡而使手法復位難以進行。
1.不波及跟距關節面骨折:跟骨結節縱形骨折,若移位不大,可不整復。跟骨結節骨骺分離,骨折片明顯上移,若不整復,則日后跟骨底不平,影響行走和 站立。整復時,仰臥位,屈膝90°。兩助手分別握住小腿及前足,并使足呈跖屈位。常規無菌操作下,用細鋼針穿過結節中部,上好牽引弓后,術者手拉牽引弓向 后牽引,先松解骨折面的交鎖。然后向下牽拉直至骨折片復位為止。術后屈膝約30°,跖屈位長腿石膏管型固定4周,可將細鋼針包在石膏管內。4周后拔出鋼 針,更換短腿石膏靴,再固定4周。跟骨結節橫形骨折,骨折塊小或折塊大而無移位者,不需整復,僅用短腿石膏托固定足于跖屈位4周;如骨折塊較大,且向上傾 斜移位時,則要復位。
2.接近跟距關節面的骨折:跟骨結節上移且結節關節角變小,跟骨體增寬,都必須整復。整復時平臥,屈膝90°。一助手握住小腿,另一助手握前足,呈 極度跖屈,術者兩手交叉于足跟底部,用兩掌之魚際叩擠跟骨內外兩側,糾正跟骨體增寬,同時盡量向下牽拉以恢復正常之結節關節角,在叩擠跟骨體同時,可夾住 跟骨體左右搖擺,以松解交鎖,直至骨擦音逐漸消失。若手法不滿意,可用跟骨夾(貝累氏夾)來糾正跟骨體增寬。在使用跟骨夾時,跟骨兩旁必須用軟棉墊或海綿 保護皮膚。并注意不可過于旋緊,以防跟骨被擠碎。若結節關節角難以糾正,可參照跟骨結節骨骺分離的方法進行處理,用細鋼針牽引復位,但細鋼針應穿在結節的 后上方。
查看更多關于跟骨骨折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