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時間:2014-10-11來源:求醫網
為了預防和避免糖尿病足,不僅要給雙腳創造一個潔凈、舒適的環境,而且每天要仔細給雙腳做檢查,及時發現有沒有破損,一旦有傷口,就要到醫院處理。
糖尿病足的檢查方法:
1、下肢動脈造影:分為有創和無創兩種。優點是對下肢動脈血供情況及血管壁狀況一目了然,診斷精確,缺點是檢查費用高和有創傷。一般糖尿病足病應用不多,主要用于截肢平面的診斷選擇。
2、踝動脈—肱動脈壓力比值(ABI)。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檢查方法,是反映下肢血壓與血管狀態的重要指標。正常值為1.0~1.4,0.9為輕度缺血,0.5為重度缺血。這些病人極易發生足部壞死。若大于1.5應高度懷疑下肢動脈硬化,應進一步取血確定。
3、通過手去觸及足背動脈、脛后動脈、股動脈,以粗略判斷患者下肢及局部的血液供應情況。一般以上部位動脈觸之搏動越強者,說明血運與預后良好,即使足部有潰瘍也易愈合。若觸不到動脈搏動,則說明供血差,預后也不好。即使無潰瘍也不可輕視之,其預后也較差。
4、多普勒血管檢查:糖尿病足的檢查方法有哪些,通過多普勒血管檢查可明確下肢動脈血的供應情況,也可明確血管壁的情況,若血液供應小于50%時,潰瘍愈合較差,若小于70%~80%時,極易發生潰瘍和壞死。
糖尿病足的鑒別方法:
1、真正的脈管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脈管炎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簡稱,是一種四肢中、小動脈慢性閉塞性疾病,其病理變化為中、小動脈血管壁的節段性、非化膿性炎癥伴動脈血管腔內血栓形成,管腔閉塞引起肢體遠端缺血而產生疼痛。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多發于男性青壯年;肢體特別是足趾發涼、怕冷、麻木和感覺異常是常見的早期癥狀;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
①間歇性跛行:當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發生麻木、酸脹、疼痛、抽搐、無力等癥狀,如果繼續行走則癥狀加重,最后被迫止步,原地站立休息片刻后,疼痛迅速緩解,可繼續行走,但行走后上述癥狀又復現。這種癥狀稱為間歇性跛行,它是下肢動脈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現。
②靜息痛:動脈缺血嚴重時,患肢疼痛劇烈而持續,休息時疼痛仍不止,徹夜難眠。甚至足趾破潰合并感染,疼痛更為劇烈。
2、老年人的“脈管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不是脈管炎,它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種表現,是中、老年人的常見血管病之一。其病理特點是腹主動脈、髂動脈、股動脈、腘動脈等大中動脈內膜增厚變硬,形成粥樣斑塊及鈣化,以及繼發血栓形成等,導致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表現為與脈管炎類似的下肢缺血癥狀,因此常被人們誤認為是脈管炎。也很多中、老年患者出現下肢疼痛、肌肉酸痛無力、不能正常行走(即間歇性跛行)等,常常以為是骨質增生、骨質疏松、腰椎間盤突出、風濕病等所至,服用了很多藥物久治不愈,未及時到醫院找專科醫生就診,甚至有些病人因此而延誤了就診時機而被迫截肢。
溫馨提示:有些糖尿病足患者情況不是特別嚴重,但是不要耽擱患病情況,必須要到醫院做糖尿病足診斷工作,有些病人會發現足部沒有知覺,對冷熱情況都感覺不到的情況,此時雖然沒有發現潰爛的情況,也能夠表現為糖尿病足嚴重的癥狀,所以說糖尿病足診斷工作必須要提前做。
查看更多關于糖尿病足的診斷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