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發病機制是什么
時間:2015-02-01來源:求醫網
急性脊髓炎病因多樣,主要見于以下幾方面:
感染
20%~40%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見于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及腸道病毒。近年來HIV-1及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HTLV-1)相伴的脊髓病開始受到重視。
國內學者(趙剛等,1994)曾在本病CSF中檢測到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抗病毒抗體,并用PCR方法檢測出其特異性DNA。Bohr等(1999)亦用同樣方法檢測出CSF中腸道病毒的RNA序列。國外報道2例AIDS并發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腦脊液PCR證實為帶狀皰疹病毒,應用阿昔洛韋(無環鳥苷)治療后,癥狀完全恢復(Lionnet,1996),提示病毒對脊髓的直接損害可能是主要原因。其他常見引起本病的病原菌有各種細菌、螺旋體、真菌、支原體、寄生蟲等。
血管疾病
由于脊髓供血障礙導致的脊髓炎又稱為急性壞死性脊髓炎。常見繼發于結締組織病、結節病、惡性腫瘤、感染等的血管炎性損害。
與脫髓鞘疾病有關
部分多發性硬化(MS)、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等脫髓鞘疾病可以急性橫貫性脊髓損害作為**癥狀。
原發性
指原因不明的非特異性急性脊髓損害,可因過度勞累、脊柱外傷等誘發,部分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腹瀉或疫苗接種史。
查看更多關于急性脊髓炎發病機制是什么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