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白喉有哪些癥狀
時間:2015-09-01來源:求醫網
一、咽白喉典型癥狀
喉頭增大、惡心、呼吸道阻塞、乏力、煩躁不安
二、咽白喉癥狀
白喉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臨床癥狀。該病傳播較快。當患有咽白喉時,可表現為多種癥狀,按其輕重可分為輕度型,中度型,重度型和極重度型?;颊哂信c白喉病人接觸史,并且多數未接受過白喉預防接種,臨床表現有假膜,且不易和粘膜下組織分離。鼻、咽有假膜者可作涂片,如發現有狀似白喉桿菌者可初步擬診為白喉;若培養找到白喉桿菌,則診斷基本上可以肯定。如培養陽性而臨床診斷有懷疑時,應作細菌毒力試驗,以助鑒別。早期治療極為重要,凡臨床癥狀提示白喉可能性大者,可不必等待培養結果而即開始抗毒素治療。培養陰性者不能完全除外白喉。咽白喉臨床特征為:咽、喉、鼻等處形成假膜,全身出現中毒癥狀如發熱、乏力、惡心嘔吐、頭痛等,嚴重者可并發心肌炎和神經癱瘓。早期心肌呈水腫、濁腫及脂肪變性,繼而有多發性、灶性壞死、細胞浸潤及肌纖維斷裂。心傳導束亦可有病變,末梢神經呈中毒性神經炎,神經髓鞘呈脂肪變性,神經軸隨后斷裂,以眼、腭、咽、喉及心臟等神經的損害為最常見。腎有濁腫,腎小管上皮脫落。肝有脂肪浸潤和肝細胞壞死。腎小腺充血、濁腫,偶可見小出血點。白喉可分為四種類型,按發病部位及發病率可分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長兒童以咽白喉居多,幼兒多見其他類型的白喉。
1.咽白喉
(1)輕型:若該病開始流行,需注意以下癥狀:發熱和全身癥狀輕微,扁桃體稍紅腫,其上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數日后癥狀可自然消失。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
(2)一般型:逐漸起病,開始癥狀易誤認為中暑感冒,乏力、胃納差、惡心、嘔吐、頭痛、輕至中等度發熱和咽痛,扁桃體中度紅腫,其上可見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圍仍不超出扁桃體。有時假膜帶黃色,若混有血液,則呈暗黑色。初期假膜較薄,邊緣整齊,不易剝去,若用力擦拭,會引起小量出血,并在24小時內又形成新的假膜。
(3)嚴重型:咽喉處假膜在12~24小時內蔓延成大片,扁桃體和咽部水腫、充血明顯。除扁桃體外,假膜可波及腭弓、上腭、懸雍垂、咽后壁和鼻咽部,延及口腔粘膜。口腔有腐臭味,頸淋巴結腫大,易誘發淋巴結周圍炎,頸部腫大。咽白喉的咽部疼痛大多不顯著。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可有高熱或體溫不升、煩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嘔吐、脈細速、血壓下降,或有心臟擴大、心律失常,亦有出血、血小板降低等危重癥狀。
2.喉及氣管支氣管白喉:有原發性,但多數是由咽白喉擴散至喉部所致。假膜有時可伸展至氣管和支氣管,嚴重者細支氣管內亦有假膜形成。1~5歲小兒多見。其特征是:起病緩慢,伴發熱,咳嗽,聲音嘶啞,甚至失音。同時由于喉部有假膜、水腫和痙攣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癥狀,吸氣時可有蟬鳴音,嚴重者吸氣時可見“三凹征”?;颊叱尸F驚惶不安的情緒和紫紺。喉鏡檢查可見喉部紅腫和假膜。
3.鼻白喉:鼻白喉可單獨存在,或與喉白喉、咽白喉同時存在。比較少見。鼻白喉多指前鼻部白喉。。多見于嬰幼兒,原發于鼻部者較多。病變范圍小,全身癥狀輕微,主要表現為漿液血性鼻涕,以后轉為厚膿涕,有時可拌鼻衄,常為單側性。鼻孔周圍皮膚發紅、糜爛及結痂,鼻前庭或中隔上可見白色假膜。未經治療者常遷延不愈。
4.皮膚或傷口白喉(cutaneous of wound diphtheria) :系由皮膚或粘膜直接或間接感染而得。本型癥狀雖少見且不重,但病程遷延,且易于傳播白喉。
5.其他:外陰、臍、食管、中耳、眼結膜等處偶爾可發生白喉。局部有炎癥和假膜,常伴繼發感染。全身癥狀輕。國內曾有報道慢性型白喉,病程1~3個月,此種病例雖不多,但在疾病傳播上有其重要性。
查看更多關于咽白喉有哪些癥狀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