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白喉應怎樣檢查診斷
時間:2015-09-01來源:求醫網
咽白喉的血象檢查,白細胞增多,一般為(10~20)×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重者可出現中毒顆粒。心電圖有助于發現中毒性心肌炎,尿素氮、肌酸酐、肝功能在肝、腎損傷時,出現變化。中毒性心肌炎心電圖示P-R間期延長ST-T波改變。
1、細菌學檢查:在假膜與黏膜交界處涂抹,進行涂片檢查和培養(呂氏培養基),常可找到革蘭陽性桿菌或白喉桿菌。必要時可作白喉桿菌毒力試驗。試驗方法較多,可用豚鼠皮內注射法。取豚鼠兩只,其中一只于試驗前注射250U抗毒素,然后兩只豚鼠均皮內注射0.1ml待測菌液(培養于呂氏培養基18~24h后用5ml肉湯洗下來的菌液),24~72h后,如未注射抗毒素之動物注射部位發生紅腫與壞死,而注射者無變化,則證明試驗菌種有毒力。
2、血清學檢查:采用熒光抗體法,在熒光顯微鏡下檢測白喉桿菌,可早期診斷。
3、亞碲酸鉀快速診斷法。
咽白喉的診斷根據病史、臨床表現、檢查可進行診斷。咽白喉為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短,傳播較快,患者多是1~7歲兒童。本病以咽部黏膜形成灰白色假膜及白喉外毒素所致的全身毒血癥為主要特征,輕型者發病較緩,全身不適,體溫38℃左右,輕度咽痛;重者發病較急,咽痛劇烈,可有高熱、煩躁、呼吸急促、發紺及循環衰竭等癥。咽部檢查見扁桃體腫大,表面覆有灰白色假膜,范圍超出扁桃體之外,假膜多較厚,不易剝離,若強行剝離,遺留出血創面。
查看更多關于咽白喉應怎樣檢查診斷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