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性堿中毒的具體病因
時間:2015-09-02來源:求醫網
原發性血漿HCO3-濃度升高和代謝性堿中毒最多見于 H+丟失過多、HCO3-攝入過多或由于血漿某些離子改變所致的 H+向細胞內轉移。此外原發性血漿HCO3-濃度升高在臨床上還常見于細胞外液或血漿被濃縮,特別是在原有擴容的基礎上,過多容量部分的體液被排出,而導致的縮容或濃縮,稱縮容性堿中毒或濃縮性堿中毒。
代謝性堿中毒的病因具體如下:
一、H+丟失:
1、經消化道丟失:
(1)胃液丟失,如嘔吐或胃管引流。
(2)抗酸治療,尤其是用陽離子交換樹脂。
(3)失氯性腹瀉。
2、經腎丟失:
(1)懂嗓類利尿劑的應用。
(2)鹽類皮質激素過多。
(3)慢性高碳酸血癥后的代謝性堿中毒。
(4)氯攝入不足。
(5)大量坡華青霉素或其他青霉素衍生物的應用。
3、H+轉移到細胞內,如低鉀血癥。
二、HCO3-過多:
1、大量輸血。
2、NaHCO3攝入過多。
3、乳-堿綜合征。
三、縮容性堿中毒:
心臟性水腫患者大量利尿劑應用。
另外,心肺復蘇時大量地使用碳酸氫鈉,待復蘇后,乳酸鹽被代謝,又可復原被消耗的HCO3-,結果使血液中的HCO3-甚至高達60~70mmol/L,pH值達7.90。此外,在腎功能衰竭時,使用碳酸氫鈉過多,也能發生代謝性堿中毒。
查看更多關于代謝性堿中毒的具體病因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代謝性堿中毒治療方法 |
- 代謝性堿中毒病因 |
- 代謝性堿中毒飲食 |
- 代謝性堿中毒專家 |
- 代謝性堿中毒醫院
- 代謝性堿中毒治療指南 |
- 代謝性堿中毒癥狀 |
- 代謝性堿中毒檢查 |
- 視頻 |
- 代謝性堿中毒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