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法
時間:2015-02-02來源:求醫網
心絞痛是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肌血液供應不足,短暫性的心肌缺血,導致突發性胸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很多人曾經出現過胸悶、胸痛、心慌、頭暈乏力的癥狀,但是很多人沒有當回事,其實就是心絞痛的潛在信號。那么心絞痛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看看。
心絞痛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法如下:
1、施行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CABG)
取病人自身的大隱靜脈或內乳動脈作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動脈,另一端吻合在有病變的冠狀動脈段的遠端,引主動脈的血液以改善該冠狀動脈所供血的心肌的血流量。術前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了解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和范圍,以作制定手術計劃(包括決定移植血管的根數)的參考。本手術目前在冠心病發病率高的國家中已成為最普遍的擇期性心臟外科手術,一次手術可同時作多支旁路移植,認為緩解心絞痛有較好效果。
本手術適應于:
①左冠狀動脈主干病變;
②穩定型心絞痛對內科治療反應不佳,影響工作和生活;
③惡化型心絞痛;
④變異型心絞痛;
⑤中間綜合征;
⑥梗塞后心絞痛的病人。病人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要在管腔阻塞70%以上、狹窄段的遠端管腔要暢通和左心室功能較好。
術后心絞痛癥狀改善者可達80~90%,且65~85%病人生活質量提高。但手術能否改善心室功能,能否使以后不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肌梗塞,能否延長病人壽命,都未肯定;加以手術本身可并發心肌梗塞,術后移植的血管可栓塞。因此,似應從嚴掌握手術的適應證。其中左冠狀動脈主干病變或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兼有左冠狀動脈前降支70%以上阻塞的病人,一般認為施行手術可延長其壽命,手術指征最強。
2、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
用帶球囊的心導管經周圍動脈送到冠狀動脈,在導引鋼絲的指引下進入狹窄部位,向球囊內注入造影劑使之擴張,在有指征的病人中可代替外科手術治療而收到同樣的效果。理想的指征為:
①心絞痛病程(<1年)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病人失健;
②1支冠狀動脈病變,且病變在近端、無鈣化或痙攣;
③有心肌缺血的客觀;
④證據病人有較好的左心室功能和側支循環。施行本術如不成功需作緊急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近年對多支冠狀動脈病變、心肌梗塞后再出現心絞痛亦用本法治療,但有左冠狀動脈主干病變者則屬禁忌。本手術即時成功率在90%左右,但術后3~6個月內,25%~35%病人再發生狹窄。
查看更多關于心絞痛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