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主要的致病因素是什么
時間:2015-10-12來源:求醫網
白癜風是比較常見的皮膚病,其本質是后天性體內的色素減退,此疾病具有頑固性而且非常容易反復復發,發病表現為局限性或泛發性皮膚白斑,白癜風的致病因與遺傳因素、外界因素、免疫功能、內分泌、代謝功能紊亂等相關,黑色素的生成、轉移與降解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均可影響其代謝,導致皮膚顏色變化,從而形成白癜風,白癜風的主要致病因素有以下幾種:
紫外線:一般情況下,紫外線能使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酸酶活性增強,使黑色素細胞增多,黑色體生成旺盛,移動加快。
基化合物:人體表皮內有一種有機化合物----基化合物,特別是其中的谷光甘肽,能通過絡合銅離子而遏制酪氨酸酶活性,有人測定皮膚基含量,發現白癜風患者受損皮膚中基含量比正常人高的多,而且血中銅/谷胱甘肽比例較底。
色氨酸吡咯酶:色氨酸吡咯酶活性的增加會遏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銅離子:是以銅離子作為輔基的,其活性與銅離子密切相關。研究表明白癜風患者血液和皮膚中銅或銅藍蛋白值低于健康人對照組,至于銅、銅藍蛋白值降低的原因可能與營養紊亂、或是銅的體內代謝失調及遺傳缺陷等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白癜風的遺傳幾率較低,只有百分之三左右,白癜風患者結合后遺傳幾率會增加,甚至是翻倍,所以不建議白癜風患者結合。
微量元素缺乏:微量元素是參與機體新陳代謝中間環節的活性物質,如銅、鋅、硒、碘等,它們直接參與黑色素細胞的合成,還有保護黑色素細胞免受重金屬毒物損傷的作用。微量元素缺乏和比例失調都可導致黑色素細胞合成障礙。
內分泌與免疫功能失調:某些致病因子化學及重金屬毒物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內分泌功能失衡,產生抗黑色素細胞抗體,造成黑色素細胞損傷、脫失而發病。被損傷的黑色素細胞可再釋放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更多的抗黑色素細胞抗體,使更多的黑色素細胞被破壞。
工業農業污染:工業生產排放的未經處理的廢氣、廢水,以及迅速增長的機動車輛排放的尾氣均含有許多有害于人體的物質。如二氧化硫、強酸、強堿、鉛、砷、汞、苯、酚等化學或重金屬毒物會直接對人體造成傷害。近年來發現大量排放的氟類制冷劑破壞了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導致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到地表面,即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農作物過量的使用化學藥品,如殺蟲劑、殺菌劑及催熟劑等。肉食家禽過量的喂食生長激素宰殺后在體內的殘留,對人體健康均會造成不良影響。
查看更多關于白癜風主要的致病因素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