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病的有效治療方法
時間:2015-02-02來源:求醫網
顳下頜關節病的治療:
關節外強直:上、下頜間皮膚,粘膜或深層組織有疤痕組織形成,致開口困難,故又稱為頜間疤痕攣縮。過去以走馬疳引起者最多見,目前走馬疳已極罕見。關節外強直的常見原因是上頜骨后部、下頜骨升枝部的開放性骨折,火器傷及顏面各種物理性和化學性的三度燒傷造成的面頰部組織廣泛疤痕。
關節外強直的臨床表現為開口困難或不能開口,但無下頜發育障礙和錯?畸形。治療方法為切除頜間攣縮疤痕后用皮片(薄層或全層皮膚)、各種肌皮瓣及游離皮瓣(屬顯微外科)修復。
顳下頜關節脫位:多種原因引起下頜髁狀突過度前伸,滑到了關節結節前方(正常關節運動時,髁狀突可滑動至關節結節下方),關節盤被夾在髁狀突與關節結節之間而不能復位。多發生于中年人,臨床上分急性和慢性兩種。
以急性前脫位最為常見,如打哈欠、咬大塊食物、嘔吐,關節部或下頜骨其他部位受到暴力打擊時,翼外肌過度收縮把髁狀突向前拉過關節結節,同時升下頜的肌肉群發生反射性攣縮,使髁狀突移動到關節結節的前上方,而不能自行復回原位。使用氣管鏡、食管鏡、開口器時用力強猛,也可使顳下頜關節脫位。
雙側脫位后表現為開,除最后一個牙可以接觸外,其余牙齒無咬合,下頜前伸運動受限,耳屏前方凹陷,顴弓下可以觸到移位的髁狀突,言語、咀嚼、吞咽等功能均發生障礙。單側脫位表現與雙側相似,但頦部偏向健側,口歪。慢性脫位又稱習慣性(或復發性)脫位,關節囊和韌帶松弛,脫位經常出現。
脫位后應即時用手法復位(雙拇指伸入病人口內,置于后下磨牙上先向下壓,再向后推),并固定下頜運動2~3周,使撕裂的關節囊及牽張的韌帶得到修復,以免造成復發性脫位。
查看更多關于顳下頜關節病的有效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顳下頜關節病治療方法 |
- 顳下頜關節病病因 |
- 顳下頜關節病飲食 |
- 顳下頜關節病專家 |
- 顳下頜關節病醫院
- 顳下頜關節病治療指南 |
- 顳下頜關節病癥狀 |
- 顳下頜關節病檢查 |
- 視頻 |
- 顳下頜關節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