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神經膠質瘤常用的化學藥物有哪些
時間:2016-03-03來源:求醫網
治療神經膠質瘤常用的化學藥物有哪些?神經膠質瘤是目前比較高發的一種疾病,對于這種疾病要做到早期確診并及時治療,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治療效果,神經膠質瘤在疾病早期主要以手術為主,手術后配合以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還要配以適當的化學藥物,可有效延長神經膠質瘤患者的生存周期。那么,治療神經膠質瘤常用的化學藥物有哪些呢,臨床上用高脂溶性化學藥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治療神經膠質瘤常用的化學藥物有:
1、鬼臼甲叉甙:
鬼臼甲叉甙化學名為4'-去甲-表鬼臼毒-β-甲叉吡葡糖甙,是鬼臼毒的半合成衍生物。分子量為656.7。對神經膠質瘤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能通過血腦屏障,為細胞分期性藥物,能破壞脫氧核糖核酸,對G2(DNA合成后期)和M(分裂期)起阻斷作用。VM26對瘤細胞的毒性最強,達70%~98%,而對正常細胞的毒性最低,僅為 28%~38%。VM26常用劑量為成人每日120~200mg/m2,連用2~6天。與CCNU合用時可酌減用量至每日60mg/m2加入在10%葡萄糖液250m1內靜脈滴注約一小時半左右,連用2天,繼以第3.4天用CCNU口服2天,共4天為一療程。以后每間隔6周重復一個療程。對骨髓遏制較輕,毒性較低;對心血管反應表現為低血壓,故宜在靜滴時監測血壓。
2、環己亞硝脲(CCNU):
環己亞硝脲已在臨床應用多年,為細胞周期性藥物,作用于增殖細胞的各期,亦作用于細胞靜止期上。具有強大脂溶性,能通過血腦屏障。故選用于治療惡性神經膠質瘤。毒性反應大,主要表現為延遲性骨髓遏制和蓄積反應,使其應用明顯受限,每在4~5個療程后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明顯減少而被迫延期,甚或中斷治療,導致復發。此外,消化道反應亦很嚴重,服藥后發生惡心、嘔吐以及腹痛者百分率很高。肝、肺等亦有影響。常用劑量為成人口服每日100~130mg/m2,連服1~2天,每間隔4~6天重復一次。目前與VM26合用時可減量至每日60mg/m2。
3、甲環亞硝脲(MeCCNU):
用量為170~225mg/m2。服法同CCNU,但毒性較小。對神經膠質瘤的化療傾向于聯合用藥,根據細胞動力學和藥物對細胞周期的特異性,用兩種以上藥物,甚至多種藥物聯合應用,以提高療效。上海張天錫應用替尼泊甙 -環己亞硝脲序列化療,療效明顯,值得推薦。其方法步驟為:每療程共4天。第一、二天為VM261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I靜滴維持 l.5~2小時,連用2天,VM26快速滴注或直接靜注會引起血壓驟降,切忌采用,而且在靜滴過程中需觀察血壓以防意外,如血壓降至10kpa以下宜立即停藥。
鑒于VM26稀釋后在室溫下超過4小時易失效,故宜神經膠質瘤患者現配現用。第三、四天每日CC-NU80mg口服。服藥前半小時給予止吐劑如嗎叮啉,以減少消化道反應。一個療程結束后,每間隔6周重復下一個療程。一般CCNU的作用在投藥后第四周達高峰,故宜在第五周末常規復查血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等。凡血白細胞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90×109/L時,宜延期進行化療,至血象回升后再開始下一療程。由于CCNU的蓄積毒性,通常在4~5個療程后,血象不易維持,間期不得不順延。或可先單用VM26作為過渡,待血象好轉后再恢復兩藥合用。值此期間,可常規給予DNA、鯊肝醇等支持療法。如神經膠質瘤病人耐受良好,可連續10~15個療程不等。經CT掃描復查無復發跡象。臨床表現滿意神經膠質瘤患者,可最后停藥隨診。
以上就是“治療神經膠質瘤常用的化學藥物有哪些”的全部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另外,對于惡性神經膠質瘤可先給予激素治療,以地塞米松作用較好。除可減輕腦水腫外,并有遏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可使癥狀減輕,然后再行手術治療。
查看更多關于治療神經膠質瘤常用的化學藥物有哪些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腫瘤科疾病
- 多發性骨髓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軟組織肉瘤
- 腫瘤與疼痛
- 肺癌
- 食管癌
- 食管良性病變
- 淋巴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腫瘤與疼痛
- 軟組織肉瘤
- 直腸癌
- 腫瘤疾病
- 肺癌
- 甲狀腺癌
- 食管癌
- 縱隔腫瘤
- 垂體腺瘤
- 脊髓腫瘤
- 顱內腫瘤
- 泌尿系腫瘤疾病
- 軟組織肉瘤
- 胸主動脈瘤
- 乳腺癌
- 乳腺纖維腺瘤
- 肝癌
- 肝血管瘤
- 胰腺癌
- 婦科腫瘤
- 小兒血液腫瘤
- 小兒腫瘤
- 小兒骨腫瘤
- 眼眶病眼腫瘤
- 骨腫瘤
- 脊柱腫瘤
- 鼻咽癌
- 口腔頜面腫瘤
- 皮膚腫瘤
- 腎癌
- 前列腺癌
- 膀胱癌
- 黑色素瘤
- 間質瘤
- 宮頸癌
- 骨癌
- 膠質瘤
- 腦動脈瘤
- 聽神經瘤
- 垂體瘤
- 顱咽管瘤
- 腦瘤
- 子宮癌
- 淋巴癌
- 卵巢癌
- 血管瘤
- 脂肪瘤
- 胰腺腫瘤
- 陰莖癌
- 賁門癌
- 腦膠質瘤
- 脂肪肉瘤
- 肺腺癌
- 肉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舌癌
- 錯構瘤
- 骨瘤
- 軟骨瘤
- 甲狀腺腺瘤
- 骨巨細胞瘤
- 軟纖維瘤
- 神經膠質瘤
- 頸部血管瘤
- 軟組織腫瘤
- 外陰腫瘤
- 非骨化性纖維瘤
- 殘胃癌
- 早期乳腺癌
- 輸尿管腫瘤
- 漿細胞瘤
- 食管平滑肌瘤
- 中耳癌
- 小腸腫瘤
- 膽囊腫瘤
- 骨髓瘤
- 骨樣骨瘤
- 皮膚纖維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蔓狀血管瘤
- 小兒血管瘤
- 腦垂體腺瘤
- 腎盂癌
- 睪丸腫瘤
- 胸腺癌
- 炎性乳腺癌
- 鼻血管瘤
- 腸癌
- 腸腫瘤
- 唇癌
- 大腸癌
- 膽管癌
- 膽脂瘤
- 腹部腫塊
- 睪丸癌
- 結直腸癌
- 口腔癌
- 淋巴管瘤
- 鱗狀細胞癌
- 毛囊瘤
- 腦血管瘤
- 尿道癌
- 氣管腫瘤
- 上頜竇癌
- 腎錯構瘤
- 腎腫瘤
- 嗜鉻細胞瘤
- 外陰癌
- 外陰浸潤性鱗癌
- 外陰平滑肌肉瘤
- 外陰乳頭狀瘤
- 外陰脂肪瘤
- 胃平滑肌瘤
- 纖維肉瘤
- 心臟內粘液瘤
- 星形細胞瘤
- 胸腺瘤
- 胸腺囊腫
- 牙齦癌
- 牙齦瘤
- 眼部腫瘤
- 胰腺囊腫
- 陰道癌
- 尤文氏肉瘤
- 原位癌
- 粘液表皮樣癌
- 蛛網膜囊腫
- 胃腸道癌
- 胃惡性淋巴瘤
- 胃畸胎瘤
- 腸系膜動脈瘤
- 腸系膜囊腫
- 腸系膜腫瘤
- 腸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