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消融多用于治療哪些心律失常
時間:2014-10-14來源:求醫網
射頻消融術的出現給廣大終身性心臟病患者帶來了治療的希望,已被廣泛應用在心臟病手術當中。心律不齊是心臟病的重要分支,常表現在心悸、心跳緩慢、心動過速等。射頻消融術是將電極導管深入靜脈或動脈,釋放電流阻斷心律失常傳導術的技術,下面介紹一下哪些心肌疾病可以使用射頻消融術。
最經典的是用于室上速。這是一個終生疾病,使用經導管射頻消融可以達到治療。對于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即沒有明確器質性心臟病(如沒有心肌病、心梗等)的室速,經導管射頻消融也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另一大類,也是較多發的疾病,就是房顫。這是一個老年人易患的病,平均患病年齡在七十余歲。房顫的一個主要危害是容易反復心慌,最嚴重的副作用是易卒中。一旦有房顫,卒中的風險就會升高五六倍,且與房顫相關卒中的預后非常差,30天的死亡率達25%,還有很高的致殘率。此外,房顫易引起心衰,兩者一 旦合并,預后也較差。但房顫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最成功之處是預防血栓栓塞。若想用藥物來預防房顫發生,療效很不理想,且僅能改善癥狀,不改善預后。這是治標不治本。所以近年來,經導管射頻消融術在房顫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高。2012年“歐洲房顫治療指南”進行了要點更新,明確指出有癥狀的陣發性房顫經藥 物治療無效,推薦導管射頻消融治療;陣發性房顫患者若更愿意接受導管射頻消融而非藥物治療時,也可將導管消融作為一線治療方法。
第三大類是反復發作的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房性心動過速是心房的某一局部有異常快速發放電流的“興奮點”,或在心房內有小折返運動,在準確標測后進行消融可得到治療。心房撲動是心房內存在大環路,電流在環路上不停轉圈。經導管射頻消融,可以阻斷環路,從而治療。
第四大類是室速。臨床最常見的是流出道室速。流出道是心室向肺動脈或主動脈過渡的結構,該處起源的室速稱為流出道室速。針對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右室流出道或左室流出道室速,若反復發作,都主張做消融。左室間隔部特發性室速導管消融的療效也較理想。但對于合并器質性心臟病的室速,經導管射頻消融不是一 線治療方法。因為有器質性心臟疾病的存在,室速發病的基礎也在不斷進展,再加上心室肌較厚等問題,都會增加消融難度。器質性心臟病室速消融后完全不復發的幾率較小。一旦復發,室速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可能使患者處于危險中。因此,對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器質性心臟病室速,應置入體內自動轉復除顫器 (ICD)。在已置入ICD和聯合藥物治療的患者,如果室速仍然反復發作,可考慮導管消融,減少發作。如果器質性心臟病室速的血流動力學穩定,先用藥物治療,經藥物治療后室速仍反復發作,才可能嘗試導管消融。
第五,經導管射頻消融在房早和室性早搏方面的應用也在探討中,尤其是最近10年,射頻消融用于頻發室性早搏的治療獲得較多的臨床研究肯定。若患者癥狀明顯、室性早搏發作頻繁,經藥物控制不佳,不管有沒有器質性心臟病,均可采用射頻消融。
溫馨提示:對于心動過速等以前終身不愈的心肌疾病來說,射頻消融術的出現大大推進了人類外科手術發展的進程,減輕了患者反復發作的經濟負擔,在外科手術中必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查看更多關于射頻消融多用于治療哪些心律失常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