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竇炎(暫無)

上頜竇炎的常見治療方法
一、上頜竇炎造瘺術
首先在下鼻道行1%地卡因含腎上腺素表現麻醉,再在距下鼻甲2cm處的下鼻道外側壁行1%普魯卡因浸潤麻醉,然后用骨鑿在該處鑿一粘膜骨瓣,蒂在后方,將此粘膜骨瓣轉入竇內,以防窗孔封閉。必要時可用骨銼在上、下、前方將窗孔擴大,也可切除下鼻甲遮蓋窗孔的部分,以防阻塞窗孔。
二、上頜竇炎治療術
1.麻醉局部浸潤麻醉合并鼻腔、竇腔粘膜麻醉。局部主要麻醉眶下神經、齒槽神經及蝶腭神經節。
2.切口于上唇和唇齦粘膜交界處自尖牙嵴向外達第二尖牙做橫切口,深達骨壁,剝離骨膜,露出尖牙窩骨面。
3.鑿開前壁用圓鑿或電鉆頭鑿開尖牙窩內側部分,即上頜竇前壁,然后用咬骨鉗擴大成1~1.5cm直徑的骨孔,若發生出血可用骨蠟止血,或于出血處兩旁用骨鑿各鑿一次施行壓迫止血。
4.取出病變組織古典的柯-陸手術是將竇內粘膜完全剝除,以期徹底治療。但事實上術后竇腔常被新生的纖維組織所充滿,仍易感染而發炎,療效不夠滿意。隨著對粘膜生理學和病理學的進一步認識,人們對粘膜的處理采用了保留的方法,例如對牙源性上頜竇炎只清除下壁接近牙根的粘膜,而對其他處粘膜則予以保留。
5.鑿開對孔通入下鼻道在上頜竇炎的內側壁前下部,用圓鑿將骨壁鑿成對孔,用咬骨鉗向前下方擴大,使其前后徑不小于1.5cm,上下徑不小于1.0cm,并使對孔下緣與鼻腔底部處于同一平面。用尖刀沿對邊緣向竇內下鼻道粘膜行上、前、后切開,做面粘膜瓣,并使轉向竇內底部,以便再生粘膜覆蓋竇腔。如果下鼻甲前端肥大,妨礙此項操作,或阻塞對孔的通暢,則可切除下鼻甲前端。

- 友情鏈接:
- 上頜竇炎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