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國內人民解放軍第463醫院 > > 清除乙肝歧視尚需攻克社會心病
清除乙肝歧視尚需攻克社會心病
時間:2012-09-04 11:54來源:求醫網
12月29日衛生部通報:我國已于近期制定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乙肝五項檢查有關政策,明確禁止將攜帶乙肝病毒作為限制入學就業的條件,并表示在政策出臺之前將會通過有關部門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
短短幾十個字,卻是歲末之時令數以億計乙肝病毒攜帶者感到溫暖的消息,雖然它是一份遲到的正義。種種跡象表明:以衛生部此次制定政策為標志,的乙肝歧視問題在年出現了一個重要的拐點———初步邁過了制度障礙這道門檻。在包括“乙肝斗士”雷闖在內民間人士多年積極反歧視的努力之下,今年公布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草案)》等多項法規政策,在入學、入托、就業、考公務員等方面都強調了維護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合法權益。
個體們的抗爭終于迎來了政策層面的集體轉身,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盡管衛生部官員推卸說,乙肝歧視主要是因為社會對乙肝知識缺乏了解,但追根溯源,國人從寬容到歧視、排斥甚至恐慌的轉變,主要是因為上世紀末在制定《食品衛生法》、《公共場所衛生條例》、《公務員體檢項目和標準》等法律法規之時,漠視肝炎專家意見,也沒有搞立法公示,盲目種進去的“惡果”。這么多年的努力,不過是在為昔日的錯誤做糾正而已。
讓人難以釋懷的是:制度糾正之時,深深的印記卻已然烙下,烙在很多人的心里,成為一塊頑固的“社會心病”。這也決定了衛生部調轉指揮棒,尚不構成清除社會乙肝歧視的充分條件:一些地方性法規的土政策、土規定,仍將在一段時間里頑固地發揮作用;更重要的是,發生在具體層面的歧視行為,常常會把“政策”戳得千瘡百孔,比如如果有學校或單位仍然因此拒絕入學就業,當事人去哪里投訴維權?如果用人單位看到隨便找個其他名義拒絕聘用,當事人又該當如何呢?
心病尚需心藥醫,社會病要靠科學方法治。在政策常被虛置與制度執行不力的現實困境面前,要徹底關閉“歧視”,尤其需要攻克“社會心病”———以集體意識的提升、以對相關知識的認知,來滌蕩歧視病灶,最后將乙肝問題安放在一個恰當的權利邊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