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攜帶者“征人吃飯”國人對乙肝認識有待加強
時間:2012-09-05 10:19來源:求醫網
“我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我想告訴您:乙肝不是消化道傳染病,不會通過共餐等日常生活接觸傳播……現征人一起吃飯,我請客,您吃飯。”近日,一名年輕的女子站在在沈陽太原的步行街上,在炎炎烈日之下,舉起了這樣一塊牌子。
這個網名叫“鋤草”的女子,是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由于去年參加了首屆“乙肝病毒攜帶者征人吃飯活動”備受鼓舞,于是今年親自上陣,為乙肝反歧視再出一份力。
據了解,由于乙肝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乙肝病毒攜帶者也是有傳染性的,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都害怕被傳染上乙肝病毒,不敢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吃飯、握手、擁抱,甚至是交談。
針對這種現象,武漢省立三甲醫院肝病專家指出,乙肝病毒攜帶者主要是通過血液傳染、母嬰傳染、性接觸傳染,因此一般情況下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交談、擁抱、握手和吃飯是不會被傳染的。
乙肝病毒攜帶者六大傳播途徑
1、經血液傳播:血液傳播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如血漿、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過血源性注射傳播。實驗證明,只要極微量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就可引起乙肝病毒的傳播。
2、醫源性傳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手術刀、牙鉆、內窺鏡、腹腔鏡等)均可傳播乙肝病毒,另外,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傳播的對象。
3、母嬰傳播:我國現有乙肝病毒攜帶者約1.3億人,其中85%通過母嬰傳播。垂直傳播是我國乙肝蔓延和高發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為父嬰傳播者。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產道感染或宮內感染。
4、性接觸傳播:近年國外報道對性濫交、彩虹戀和異性戀的觀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傳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徑,這種傳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間的傳播。
5、昆蟲叮咬傳播:在熱帶、亞熱帶的蚊蟲以及各種吸血昆蟲,可能對乙型肝炎傳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觸傳播:與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長期密切接觸,唾液、尿液、血液、膽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經破損皮膚、粘膜而傳播乙型肝炎。其中口對口傳染可能是最重要方式。因為急慢性肝炎及病毒攜帶者的唾液中都能檢查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專家表示,盡管乙肝病毒攜帶者沒有明顯的肝炎癥狀和體征,其肝功能也基本正常,但由于他們中大多數人的肝組織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所以,乙肝病毒攜帶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護肝臟,避免病情發展。
為了自身的健康,武漢省立三甲醫院肝病專家提醒,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攜帶者應注意以下六點:
1、應合理地安排飲食: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飲食原則應是“三高一低”,即應吃含有較高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蛋白質和較低脂肪的食品: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維生素、蛋白質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而脂肪特別是動物性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需要肝臟參與,自然要增加肝臟的負擔。因此,合理的飲食對乙肝病毒攜帶者肝臟的恢復極為重要。
2、應保持良好的心情:中醫學認為:“怒則傷肝”。人的肝臟喜好疏泄、條達,如果肝氣郁結,氣機不調,則會引起肝區疼痛,食欲減退。因此,乙肝病毒攜帶者應特別注意調節情緒,避免出現惱怒等不良情緒。
3、應忌煙酒: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被人體吸收后,需要在肝臟中解毒,從而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酒精可直接損害肝細胞,破壞肝臟的生理功能,使肝細胞壞死,同時可引起脂肪代謝紊亂,造成肝內脂肪堆積,進而可引起肝臟的纖維結締組織增生,促進肝硬化。因此,乙肝病毒攜帶者一定不應該飲酒和吸煙。
4、應嚴防醫源性傳播:含百萬分之一毫升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血液進入健康人體,即可引起感染。因此,防止醫源性傳播是預防乙肝的重要環節,特別是他們使用的注射器、采血針等,必須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要及時焚燒處理。對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孕婦,分娩前后或人工流產時,要注意衛生防護,防止血液污染環境。同時,為了達到保護兒童免受感染的目的,應對新生兒在出生后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按程序完成全程免疫。產婦在乳房受傷時,應停止哺乳。
5、應節制性生活:過度的性生活不僅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同時,乙肝也是一種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染的疾病。從攜帶者的精液、唾液、月經和分泌物中,都能檢出乙肝病毒。性交過程中,病毒還可通過損傷的黏膜而傳染。
6、應堅持定期復查: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建立自己的健康檔案,并定期到醫院進行乙肝兩對半檢查、肝功能檢查以及HBVDNA檢測等。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如果自覺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在檢查中如果發現e抗原呈陽性,則表明其有較強的傳染性,必須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作為三級甲等醫院,武漢省立三甲醫院始終立足世界醫學前沿,以**醫療技術和高品質人性化服務,大力支援地方衛生醫療建設,受到了當地黨、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先后榮獲數十項部隊殊榮和上百項科研成果獎,成為國內醫療行業的一支主力部隊。
這個網名叫“鋤草”的女子,是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由于去年參加了首屆“乙肝病毒攜帶者征人吃飯活動”備受鼓舞,于是今年親自上陣,為乙肝反歧視再出一份力。
據了解,由于乙肝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乙肝病毒攜帶者也是有傳染性的,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都害怕被傳染上乙肝病毒,不敢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吃飯、握手、擁抱,甚至是交談。
針對這種現象,武漢省立三甲醫院肝病專家指出,乙肝病毒攜帶者主要是通過血液傳染、母嬰傳染、性接觸傳染,因此一般情況下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起交談、擁抱、握手和吃飯是不會被傳染的。
乙肝病毒攜帶者六大傳播途徑
1、經血液傳播:血液傳播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如血漿、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過血源性注射傳播。實驗證明,只要極微量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就可引起乙肝病毒的傳播。
2、醫源性傳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手術刀、牙鉆、內窺鏡、腹腔鏡等)均可傳播乙肝病毒,另外,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傳播的對象。
3、母嬰傳播:我國現有乙肝病毒攜帶者約1.3億人,其中85%通過母嬰傳播。垂直傳播是我國乙肝蔓延和高發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為父嬰傳播者。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產道感染或宮內感染。
4、性接觸傳播:近年國外報道對性濫交、彩虹戀和異性戀的觀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傳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徑,這種傳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間的傳播。
5、昆蟲叮咬傳播:在熱帶、亞熱帶的蚊蟲以及各種吸血昆蟲,可能對乙型肝炎傳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觸傳播:與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長期密切接觸,唾液、尿液、血液、膽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經破損皮膚、粘膜而傳播乙型肝炎。其中口對口傳染可能是最重要方式。因為急慢性肝炎及病毒攜帶者的唾液中都能檢查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專家表示,盡管乙肝病毒攜帶者沒有明顯的肝炎癥狀和體征,其肝功能也基本正常,但由于他們中大多數人的肝組織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所以,乙肝病毒攜帶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護肝臟,避免病情發展。
為了自身的健康,武漢省立三甲醫院肝病專家提醒,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攜帶者應注意以下六點:
1、應合理地安排飲食: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飲食原則應是“三高一低”,即應吃含有較高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蛋白質和較低脂肪的食品: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維生素、蛋白質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而脂肪特別是動物性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需要肝臟參與,自然要增加肝臟的負擔。因此,合理的飲食對乙肝病毒攜帶者肝臟的恢復極為重要。
2、應保持良好的心情:中醫學認為:“怒則傷肝”。人的肝臟喜好疏泄、條達,如果肝氣郁結,氣機不調,則會引起肝區疼痛,食欲減退。因此,乙肝病毒攜帶者應特別注意調節情緒,避免出現惱怒等不良情緒。
3、應忌煙酒: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被人體吸收后,需要在肝臟中解毒,從而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酒精可直接損害肝細胞,破壞肝臟的生理功能,使肝細胞壞死,同時可引起脂肪代謝紊亂,造成肝內脂肪堆積,進而可引起肝臟的纖維結締組織增生,促進肝硬化。因此,乙肝病毒攜帶者一定不應該飲酒和吸煙。
4、應嚴防醫源性傳播:含百萬分之一毫升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血液進入健康人體,即可引起感染。因此,防止醫源性傳播是預防乙肝的重要環節,特別是他們使用的注射器、采血針等,必須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要及時焚燒處理。對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孕婦,分娩前后或人工流產時,要注意衛生防護,防止血液污染環境。同時,為了達到保護兒童免受感染的目的,應對新生兒在出生后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按程序完成全程免疫。產婦在乳房受傷時,應停止哺乳。
5、應節制性生活:過度的性生活不僅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同時,乙肝也是一種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染的疾病。從攜帶者的精液、唾液、月經和分泌物中,都能檢出乙肝病毒。性交過程中,病毒還可通過損傷的黏膜而傳染。
6、應堅持定期復查: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建立自己的健康檔案,并定期到醫院進行乙肝兩對半檢查、肝功能檢查以及HBVDNA檢測等。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如果自覺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在檢查中如果發現e抗原呈陽性,則表明其有較強的傳染性,必須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作為三級甲等醫院,武漢省立三甲醫院始終立足世界醫學前沿,以**醫療技術和高品質人性化服務,大力支援地方衛生醫療建設,受到了當地黨、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先后榮獲數十項部隊殊榮和上百項科研成果獎,成為國內醫療行業的一支主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