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減的原因
時間:2012-05-18 14:34來源:求醫網
甲減屬于中醫學"虛勞"、"水腫"、"五遲"等病的范疇。患者呈陽虛氣耗之象,多有非性水腫之癥,主要臨床表現有面色蒼白或萎黃、神疲無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毛發、浮腫、頭暈、嗜睡、納差、腹脹等,部分患者有貧血、女性則月經紊亂,嚴重者出現危證占液性水腫昏迷。臨床上要與“水腫”、“便秘”、“厥證”等病鑒別。
中醫學認為,甲減的病程關鍵為陽氣虛衰。腎為先天,且為真陽所居。真陽虛微以致形寒神疲,可見命門火衰之象。但甲狀腺激素之不足是其基本原因,故其病理還涉及腎精不足,陽虛之象是“無陰則陽無以生”的病理表現,是陰病涉及陽所致。部分病人有皮膚干燥、粗糙、大便秘結、舌紅苔少等癥,也是陰津不足之象。甚至出現腎陰陽兩虛的證侯。
此外,腎陽虛衰,不能溫暖脾土,則脾陽也衰,肌肉失去濡養,則見肌肉無力,或肢體肌肉疼痛。脾主統血,脾虛則血失統藏,婦女可見月經紊亂、崩漏等癥,常伴有貧血。腎陽不足,心陽亦鼓動無力,可見心陽虛衰的證侯,以脈沉遲或緩多見,至此全身溫煦功能更差,以致肢冷、體溫下降,甚至津血運化失常,聚而成濕、成飲、成痰而見肌膚浮腫。總之,甲低、甲減這種病,腎虛是其主要病理,其中腎精不足是其根本因,腎陽不足則是關鍵,病變又常涉及心脾兩個臟器,導致脾腎陽虛和心腎陽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