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少就是少精癥嗎
時間:2011-11-11 21:54來源:求醫網
什么是少精癥
少精癥是指,男性排出的精液精子數明顯少于正常的一種不育病癥。正常人的精液中精子計數在每毫升6千萬以上,如果經3次以上的精液檢查,精子的密度均低于每毫升2千萬時,就稱為少精子癥。
成年男子每次射出的精液量正常為2~6ml,如每次射出的精液量少于2ml,即為精液過少。精液量過少,可以由于性交次數過頻,精液的產生和貯備不足而引起,所以做精液檢查前5-7天應禁止性交,無遺精,此時做精液檢查才比較準確。對于少精癥的診斷相對精確。
精液和精子的關系
想要對少精癥進行了解,就必須對男性精液精子有所認識。精液是由精漿和精子組成的,精子只占1次排精容量的1%,所以精液量過少,實際上就是精漿量過少,而精子的密度不一定相應減少。
精子是由睪丸曲細精管內的精原細胞分化發育而來的。成熟的精子由附睪、輸精管達射精管,暫時貯存在精囊內,射精時有大量的精囊液、前列腺液、尿道球腺液與精子混為一體,總稱精液。
泉州瑪麗醫院不育專家指出,一個健康的成熟男性,每次精液的排出量應在3~5毫升,假如數日未排精而精液量少于1.5毫升,即為精液過少癥。男子一次排精后,精液要經過1~2天的補充才能恢復正常,所以房事頻繁者,每次精液量會相對減少,間隔一段時間就可以恢復正常,這不能算是精液過少癥。少精或無精癥見于泌尿系統感染,如結核病或非特異性炎癥,以及睪丸功能異常、內分泌紊亂或尿道狹窄等。假如睪丸功能異常,除能引起不育外,還會影響男性的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