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建院于1958年,1971年由以結核病防治為主的醫療機構組建為腫瘤專科醫院,是國內建院較早的省級腫瘤專科醫院和腫瘤防治... [ 詳細 ]
癌癥能預防嗎?何謂三級預防?
時間:2012-10-23 17:58來源:求醫網
預防為主,是保障人類健康和最終控制、消滅各種疾病最有效、最經濟、最符合人們愿望的途徑。對于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癌癥,同樣應以預防為主。 通常將癌癥的預防分為三級:①一級預防:是指病因預防。目的是鑒別、消除癌的危險因素,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一級預防的主要方法是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研究,現場研究等,有效地控制環境污染,改善工作環境與條件,達到防癌目的。②二級預防:則是強調患癌后的有效補救措施,指對惡性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將隱患消滅于萌芽階段,其目的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其主要途徑是教育群眾提高自我防癌意識并掌握自我檢測方法;有計劃地組織防癌普查;對高危人群進行監測等。③三級預防:是指對癌癥患者進行合理的治療,包括為有治愈機會的病人提供治療性治療措施;對已無治愈可能的病人提供姑息性治療,以達到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的目的;對癌癥患者進行康復指導;為病死者進行終末期處理等。
目前已證實至少1/3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盡管還不能像預防某些傳染病那樣有把握、那樣有的放矢,但至少有相當程度的主動權。例如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及實驗研究發現,70%~90%的惡性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許多致癌因素是通過飲食、生活和職業環境接觸、特殊的生活方式等多種途經作用于人體的某一部分,經過幾年或幾十年的持續影響,最終導致癌癥的發生。人們可以通過控制或改良各種有害非環境來預防癌癥的發生。如研究發現,肺癌、口腔癌、食管癌等均與吸煙有關,控制吸煙,降低"煙民"人口的比例則可降低有關癌的發生率。又如,原發性肝癌不僅與乙型肝炎、肝硬化密切相關,還與主食中的黃曲酶毒素含量、食物中的亞硝鹽含量以及飲用水的污染程度有關,因此控制肝炎的流行、防霉、去毒改水的綜合措施可望降低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職業致癌"的問題歷來是我國黨和政府非常關心的問題,防護措施得力是控制與工作環境污染有關癌發生的關鍵。許多癌癥與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有關,改變飲食結構對降低乳腺癌與大腸癌的發病率有益。禁毒、掃黃也是控制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的惡性腫瘤發病率的有效措施。可見,在明確各種癌癥病因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改變某些環境和生活因素是可以預防一部分癌癥的發生的。
那么,作為個人應該怎樣預防癌癥呢?①要保持心情舒暢和平靜,避免憂慮和過勞;②注意個人衛生,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生活起居的規律性;③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偏食暴食及不良的性活動等),進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適當脂肪和熱量的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盡量少吃煎、炸、薰、烤食物;④避免接觸各種致癌化學物質,居室環境中盡量不用或少用殺蟲劑;⑤注意和重視慢性病的防治;⑥謹慎用藥,切忌依賴藥物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