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醫院(Taihe Hospital),全稱十堰市太和醫院(Shiyan Taihe Hospital),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防保... [ 詳細 ]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時間:2012-10-29 13:24來源:求醫網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近年來出現的一項新的治療手段。在微創技術下,通過ESD可完整大塊地切除病變,同時一并“掃凈”部分黏膜下病變,實現治療腫瘤的效果。
在內鏡下完成整個ESD操作,首先采用染色劑使腫瘤著色,再在腫瘤周圍做一環狀標記,在腫瘤下方注射生理鹽水使病變部位明顯抬起。沿病變部位邊緣標記點切開正常黏膜,使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分離,再用特殊的剝離器械將腫瘤從其下方的正常組織上完整切除下來。
ESD主要適用于以下消化道病變:
(1)早期癌:確定腫瘤局限在黏膜層和沒有淋巴轉移的黏膜下層,ESD切除腫瘤可以達到外科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過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薦ESD治療,一次、完整地切除病變部位。
(3)黏膜下腫瘤:超聲內鏡診斷的脂肪瘤、間質瘤和類癌等,如位置較淺(來源于黏膜肌層和黏膜下層),通過ESD可以完整剝離病變部位。
消化內科至今已成功完成十余例消化道病變的ESD治療,該技術治療創傷小,病人易耐受,住院時間短,費用低,既能保證腫瘤的徹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消化道,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充分體現“微創治療”的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