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成都青羊宮旁、浣花溪畔的四川省人民醫院,建于1941年,前身四川省公立醫院是中央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1952年命名為四川省人... [ 詳細 ]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我院援莫桑比克醫療隊員載譽歸來
時間:2012-10-31 19:00來源:求醫網
10月18日深夜,援莫桑比克醫療18隊全體13名醫療隊員圓滿完成了為期兩年的援外醫療任務,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我院院長助理熊俊浩親自前往機場迎接隊員們的歸來。
在援莫桑比克醫療18隊組隊前期,作為隊長派出單位,我院在接到省衛生廳的任務后,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時派出具有較高素質的三名臨床醫療專家:急診外科主任醫師馮仕彥(醫療隊隊長)、胸外科主治醫師賈克剛、城東病區普外科主任醫師邵金許。
兩年來,隊員們時刻牢記祖國和人民的重托,以幫助發展受援國衛生事業為己任,發揚救死扶傷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克服各種困難,全心全意為莫桑比克人民的健康服務,為配合我國的整體外交、增進中莫兩國的友誼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無愧于援外醫療的光榮使命。其中,馮仕彥、賈克剛榮獲了年度病房模范殊榮,這是莫桑比克首次將這一榮譽頒給外國醫療隊員。援外結束后,莫衛生部部長親自為全隊醫生頒發榮譽證書。
剛到莫桑比克,作為醫療隊隊長,急診外科主任醫師馮仕彥深感責任重大,他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處處發揮著隊長的表率作用。語言是醫療隊開展工作的最大障礙,他帶領隊員創造條件苦學葡語,并努力適應與國內醫療模式的差異,使醫療隊最快地融入了醫療工作。在工作中,他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改進了多項手術方法,將閑置的腹腔鏡進行了檢查和維修,成功地開展了“微創手術”,得到了醫院的好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他的帶領下,展開了內容詳實的專題講座,將國內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理念運用于受援國,同時堅持定期到莫國“艾滋病防治中心”和我國政府援建的“瘧疾治療中心”指導工作,擴大了醫療隊的影響力。對醫療隊的管理,他更是事無巨細、井井有條,時刻關心著每一名隊員的思想狀況和身體情況,增強了醫療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時,積極協調與莫桑比克衛生部、醫院領導和各科室的關系,充分發揮了醫療隊員的潛力。在“光明行”活動中,他利用語言優勢、環境優勢、醫學優勢,配合了此次活動在莫桑比克順利進行。在工作之余,開展調查研究,積極聽取各方面意見,主持的“援莫桑比克醫療隊現狀調查及新策略研究”已獲省衛生廳立項,為醫療隊的與時俱進開拓了新的思路。
胸外科主治醫師賈克剛是醫療隊最年輕的胸外科醫生,剛到莫桑比克一個月,女兒就出生了,他把對女兒、愛人及年邁父母的擔憂和思戀強壓心底,并轉化為援外工作的動力。他克服醫療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對每一病員做到事無巨細,對每一臺手術力爭精益求精,指導并協助護士進行定時翻身等護理工作,減少了“褥瘡”的發生及呼吸、泌尿等系統的院內感染率,得到了科室醫生和護士的贊許。針對莫桑比克當地疾病的情況,他在做好防護的同時頂著風險,認真診治了每一例艾滋病患者。據此情況,他制定了“莫桑比克合并HIV感染膿胸病人的診治方法”,不但從專業的角度規范了醫療行為,也填補了莫桑比克在此領域的空白。在醫療隊翻譯患病及回國治療期間,他還擔當了翻譯工作,為醫療隊的后勤保障亦付出了很多。
城東病區普外科主任醫師邵金許有著數十年的工作經歷,經他治愈的患者不計其數。作為一名老黨員,他時刻銘記自己的光榮使命,展示醫生的高超藝術和高尚醫德,與其他國家的醫學專家一起搶救多名危重病人。經他主刀搶救成功了一名外傷危重孕婦,在清醒后表示要將他的姓氏加入嬰兒的名字。他時刻以醫療隊的老大哥來要求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給予隊友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并在他的帶領下,掀起了醫療隊學習葡語的高潮。他帶病堅持工作,獲到受援醫院的好評。
我院援莫醫療隊員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自身的辛勤工作和做出的卓越貢獻,促進了莫桑比克健康水平的提高,對維護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促進與莫桑比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醫療隊員援外工作期間,醫院領導對援外醫生的家庭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及時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為他們安心工作,順利完成援外醫療任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援莫桑比克醫療18隊受到了受援國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文華以及省衛生廳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在援外結束后的工作總結會上,駐莫桑比克大使黃松泉對援莫第18期醫療隊及隊長馮仕彥做出的杰出貢獻給予高度贊揚,并委托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王利培參贊對醫療隊及馮隊長本人,向國家衛生部國際合作司給予書面特別表揚并抄送省衛生廳及各援外醫生派出單位。我院援莫醫療隊員出色地完成了援外醫療任務,也為醫院贏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