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我國腫瘤學科的發祥地,是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是我國最大的腫瘤防治研究基... [ 詳細 ]
中老年人如何預防腦血管疾病
時間:2012-11-01 09:42來源:求醫網
腦血管病(如腦動脈硬化、腦血栓、腦溢血等)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全世界公認的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腦血管病的發病日趨低齡化。因此,宣傳和普及腦血管病的預防知識顯得更為重要。
腦血管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①年齡和性別。有調查顯示:中老年人的腦血管病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上升,55歲以后,年齡每增加10歲,發病率會增長1倍;男性比女性的發病率高出50%。近年來,由于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增大、工作繁忙,以及無節制地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腦血管病的發病日益趨向低齡化,一些青年人也患上了腦血管病。②吸煙和酗酒。吸煙者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增高5—10倍,并與吸煙量的多少成正相關,被動吸煙同樣是危險因素。酗酒是誘發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③高脂血癥與血流動力學改變。血脂增高是形成動脈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也是導致血栓形成的條件之一。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時,可使血管壁內皮細胞之間的連續性中斷,內皮細胞回縮,血小板活化因子可以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使之粘附、聚集于血管內膜上,形成附壁血栓。④高血壓病與肥胖。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會引起腦血管病已經毋庸置疑,高血壓不僅可引起出血性腦血管病(腦溢血),還可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腦血栓形成)的發生。肥胖可使血脂增高,而高血脂又可引發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病。⑤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多病因的代謝性疾病,其特點是慢性高血糖,伴隨因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糖尿病可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病變,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⑥遺傳和性格。目前尚未完全證實腦血管病與遺傳有關,但是臨床發現,腦血管病有家族聚集傾向,而這類家族中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發病率均比較高。性情急躁、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發生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要比平常人高出數倍。 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朱
腦血管病的分類 腦血管病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2類。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出血性腦血管病分為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腦溢血多見于中老年人,多是由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多見于青年人,是由腦動脈瘤、血管畸形引起的;腦栓塞多見于有心臟病(如心瓣膜病、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心臟的栓子脫落堵塞腦血管引起。
腦血管病的常見癥狀 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有頭痛、頭暈、肢體麻木、行走不穩、輕度偏癱、流涎、語言不清、吞咽不暢等癥狀,但無意識障礙。癥狀一般出現數分鐘到半小時后即消失,最長不超過24小時,但癥狀可反復發作。②腦血栓形成:病前可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史,常在睡眠或安靜狀態下發病,出現口眼歪斜、失語、偏癱、偏身感覺及意識障礙等癥狀。③腦栓塞:起病急驟,如栓塞較大的血管時病人會出現頭痛、嘔吐、煩躁不安、抽搐、甚至迅速陷入昏迷狀態。亦可因栓塞血管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癥狀。④腦溢血:多在過度勞累、用力排便、情緒激動時急性發病,表現的癥狀可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而有所差異,可有劇烈頭痛、頭暈、嘔吐、口角歪斜、肢體偏癱、意識障礙等。⑤蛛網膜下腔出血:大多數發病前無前驅癥狀,起病突然,可表現為劇烈頭痛、頸硬、嘔吐、煩躁、怕光,嚴重時會出現意識障礙。
腦血管病的預防 下面按年齡段來探討如何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①40歲以下無基礎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伴或不伴肥胖者如近期經常出現頭痛、頭暈、心慌、耳鳴、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發生的事卻記不住)等情況,均提示腦部有慢性供血不足,應引起高度重視。患者應盡快去醫院做必要的檢查,以明確診斷、防止因供血不足引起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另外,此類患者應注意改變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結構,多食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及各種魚類;戒煙禁酒;注意勞逸結合,加強戶外體育鍛煉,這對預防腦血管病會有所幫助。②40—55歲相對健康、或有以下3種異常情況(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心電圖ST—T改變、血液粘度增高、腎功能異常、血脂增高、血糖異常)者一旦發生視力下降、頭痛、眩暈、言語不清、肢體麻木及無力等癥狀,應及早就醫,爭取早診斷、早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如在發病后6—8小時內進行有效的動脈溶栓治療,可以避免嚴重的腦血管后遺癥的發生。③55歲以上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腦血栓后遺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疾病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堅持抗凝、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微循環、降糖、降脂等治療,這樣能有效地防止因血管病變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降低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此類中老年患者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每年至少1—2次;如近期出現頭暈、雙上下肢麻木、活動無力等癥狀,除積極治療原發病外,可去醫院進行預防性輸液,以避免腦血管病的發生或加重。
另外,中老年人還應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合理膳食,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暢;心情要盡量放平和,防止情緒激動,減少緊張、焦慮,保證良好睡眠,但不可貪睡;堅持適量的戶外鍛煉,多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