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人民醫院創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廣東省立第四醫院。建院初期,有員工30人,其中醫生4人,護理人員約10人。1949年10月由江會軍管會... [ 詳細 ]
腹瀉試試微生態制劑
時間:2013-01-29 16:44來源:求醫網
近年研究顯示,腹瀉中只有30%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而且各種抗生素療效逐步下降。抗生素使用不當,其副作用可能要大于治療作用。微生態制劑類藥物是以扶植腸道正常菌群為目的,通過生物拮抗作用,遏制病菌的生長,間接達到殺死病菌的效果。 正常人體腸道內存在著數量巨大的微生物群,以細菌為主,也含有真菌、病毒等,它們共同形成一個相互制約的微生態系統。腸道中數量多、比例大的原籍菌(或益生菌)如雙歧桿菌等長期居住在消化道黏膜表面,黏附于腸黏膜上,甚至與黏膜長成一片,阻止致病微生物在腸黏膜定植,保持正常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在正常腸道內,原籍菌占優勢,外籍菌只能是少數。一旦外籍菌占據優勢,勢必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當胃腸道內微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時,正確合理使用微生態制劑,對胃腸道功能重建將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補充益生菌能使原籍菌重新成為優勢菌群,提高腸黏膜對致病菌的免疫應答,保護和穩定黏膜屏障。 微生態制劑分三類 微生態制劑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是益生菌。益生菌通過改善宿主黏膜表面的微生物菌群來保持腸道內菌群平衡,是對宿主有益的微生態制劑。 微生態制劑能使原籍菌重新成為優勢菌群,提高腸黏膜對致病菌的免疫應答,保護和穩定黏膜屏障。微生態制劑適宜治療以下四類消化系統疾病: 腹瀉:微生態制劑可以預防和治療腹瀉,包括小兒病毒性腹瀉(輪狀病毒感染)、旅游者腹瀉、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困難梭狀芽孢桿菌腹瀉、放射相關性腹瀉、hiv感染者的腹瀉。此外,微生態制劑對霉菌性腸炎療效確切,無明顯不良反應。 炎癥性腸炎:包括克隆病和潰瘍性腸炎,這兩種疾病可能與腸道微生態菌群紊亂有關。此外,在緩解期給予患者口服微生態制劑,可與5-氨基水楊酸一起防止潰瘍性結腸炎的復發。腸易激綜合征(IBS):IBS屬于運動分泌障礙的功能性紊亂,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及排便異常,而系統檢查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IBS發病機制尚未闡明,IBS患者50%~60%存在腸道菌群失調。服用微生態制劑,可以很快改善癥狀,恢復正常。 幽門螺桿菌(HP)感染:微生態制劑可減少治療HP金標準藥物所引發的不良反應,結合乳酸桿菌可明顯減輕腹瀉、惡心、味覺障礙等不良反應。 特殊人群要慎用:微生態制劑是一類對肝腎功能影響較小的制劑,但也有致肝膿腫、菌血癥、腦膜炎、心內膜炎等不良反應的報告。因此,免疫缺陷者、抵抗力低下的特殊人群要慎用。另外,微生態制劑大多數為細菌或蛋白,在服用時應警惕過敏反應,特別是過敏體質者。 選準用藥時機:對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早期應用微生態制劑無效。因為此時補充的益生菌還不足以對抗致病菌。正確的用藥方法是在使用抗感染藥和抗病毒藥后期,輔助給予微生態制劑,以恢復菌群平衡。 聯合用藥須謹慎:微生態制劑一般不宜與抗生素、抗菌藥、活性炭、鞣酸蛋白、鉍劑、氫氧化鋁同服,以免殺滅菌株或減弱藥效,前后需要間隔兩小時。 微生態制劑忌熱水送服:大多數微生態制劑不耐熱,服用時不宜用熱水送服,以免使活性喪失,宜選用溫水。微生態制劑需冷藏存放:溫度越高、濕度越大,活菌存活時間越短,因此應嚴格按儲存條件保存建議放入冰箱冷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