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輸尿管腫瘤?
時間:2012-04-17 10:27來源:求醫網
我們大家對于疾病都是深惡痛絕的,如果有可能的話這一輩子都不會想要跟輸尿管腫瘤這種病有接觸。輸尿管腫瘤少見,分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一般認為腫瘤必須侵犯輸尿管壁或緊貼輸尿管周圍的淋巴和組織存在腫瘤才能診斷為輸尿管腫瘤。鄰近器官腫瘤對輸尿管的浸潤不屬輸尿管腫瘤的范圍,腫瘤為對中心性發生,多發生于50~70歲之間的病人。95%為單側發生,左右發病率無差別。
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認為能引起腎盂腫瘤、膀胱腫瘤的致癌物質,均可引起輸尿管腫瘤 ,可能與親和于移行上皮的致愛癌物質有關。
輸尿管腫瘤發生率 比較低,約占尿路上皮性腫瘤的1%,近年來隨著診斷技術的提高和人壽命的延長,輸尿管腫瘤有增多的趨勢。發病高峰年齡在50~70歲,平均年齡65歲,40歲以前發病者罕見。一般認為,腫瘤必須侵犯輸尿管壁或緊貼輸尿管周圍的淋巴和組織,才能診斷為輸尿管腫瘤。鄰近器宮腫瘤的浸潤不屬于輸尿管腫瘤的范圍。
輸尿管腫瘤的病因與病理是什么?下面介紹輸尿管腫瘤的病因與病理:
1、病因尚未明了。輸尿管腫瘤可分為原發性腫瘤和繼發性腫瘤兩大類。前者起源于輸尿管,其病因與膀胱癌基本相同;后者是其他部位腫瘤移植,或經血行淋巴轉移所致。
2、輸尿管良性腫瘤少見。移行上皮細胞癌占93%,鱗癌、腺癌少見。移行上皮細胞癌呈乳頭狀,腫瘤細胞核濃染,核分裂。移行上皮向鱗狀上皮化生,形成鱗狀上皮細胞巢或癌珠。
【診斷】
(一)臨床表現:主要癥狀為血尿及腰痛,其次為感染腫塊。
1、血尿:最為常見,多為肉眼血尿,常呈間歇性反復出現,有時尿中可見條索狀血塊。
2、疼痛:為腰區鈍痛或絞痛。
3、感染:對為輸尿管梗阻,可發生腎積水而捫及包塊。臨床上腫瘤本身難以捫及。
(二)實驗室檢查 尿脫落細胞檢查:診斷正確率為60~70%,應用流式細胞儀(FCM)可以敏感地發現腫瘤細胞,但不能確定腫瘤部位。
(三)特殊檢查:
1、膀胱鏡檢:21%的輸尿管腫瘤病人同時合并有膀胱腫瘤,膀胱鏡檢常可發現輸尿管口噴血及觀察膀胱內有無弘瘤。
2、腎盂造影:80%的病人IVU檢查可發現輸尿管充盈缺損、輸尿管擴張及腎積水。充盈缺損不規則,病變處輸尿管輪廓消失,腫瘤下方呈杯狀擴張。
3、逆行刷洗活檢:用輸尿管刷在腫瘤可疑部位刷洗,將沖洗液沉渣和刷毛粘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診斷綠可達90%。
4、B超檢查:直接發現輸尿管腫瘤較困難。
5、CT掃描:早期小腫瘤難以發現,對于大于1cm,T3~4期輸尿管腫瘤,約80%的病例可以確診并了解腫瘤侵潤的范圍。
6、輸尿管鏡檢:輸尿管鏡可直接到達腫瘤部位,觀察腫瘤的形態、大小和取活檢,86~92%的病例可以確診。
(四)手術探查:由于術前診斷困難,往往需手術探查,術中取組織快速病理切片,以明確腫瘤性質及進一步確定手術方案。
原發性輸尿管腫瘤的治療為Ta-1/Go-1的局限性輸尿管腫瘤,可行經輸尿管鏡電灼或切除術,也可行保留器官的開放性手術。對于浸潤性或惡性程度高的 G2-3一側輸尿管腫瘤,應行治療性手術,切除范圍包括:患側腎臟、腎脂肪囊、全段輸尿管以及輸尿管開口在內的直徑為2cm的膀胱袖套狀切除術。是否行區域性淋巴結清掃,目前尚有爭議。
原發性輸尿管腫瘤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效果均不理想,但術后輔以化療可提高5年生存率,常采用M-VAC方案(氯甲蝶呤、長春花堿、阿霉素和順鉑),有效率為40%~50%,但副反應嚴重。
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認為能引起腎盂腫瘤、膀胱腫瘤的致癌物質,均可引起輸尿管腫瘤 ,可能與親和于移行上皮的致愛癌物質有關。
輸尿管腫瘤發生率 比較低,約占尿路上皮性腫瘤的1%,近年來隨著診斷技術的提高和人壽命的延長,輸尿管腫瘤有增多的趨勢。發病高峰年齡在50~70歲,平均年齡65歲,40歲以前發病者罕見。一般認為,腫瘤必須侵犯輸尿管壁或緊貼輸尿管周圍的淋巴和組織,才能診斷為輸尿管腫瘤。鄰近器宮腫瘤的浸潤不屬于輸尿管腫瘤的范圍。
輸尿管腫瘤的病因與病理是什么?下面介紹輸尿管腫瘤的病因與病理:
1、病因尚未明了。輸尿管腫瘤可分為原發性腫瘤和繼發性腫瘤兩大類。前者起源于輸尿管,其病因與膀胱癌基本相同;后者是其他部位腫瘤移植,或經血行淋巴轉移所致。
2、輸尿管良性腫瘤少見。移行上皮細胞癌占93%,鱗癌、腺癌少見。移行上皮細胞癌呈乳頭狀,腫瘤細胞核濃染,核分裂。移行上皮向鱗狀上皮化生,形成鱗狀上皮細胞巢或癌珠。
【診斷】
(一)臨床表現:主要癥狀為血尿及腰痛,其次為感染腫塊。
1、血尿:最為常見,多為肉眼血尿,常呈間歇性反復出現,有時尿中可見條索狀血塊。
2、疼痛:為腰區鈍痛或絞痛。
3、感染:對為輸尿管梗阻,可發生腎積水而捫及包塊。臨床上腫瘤本身難以捫及。
(二)實驗室檢查 尿脫落細胞檢查:診斷正確率為60~70%,應用流式細胞儀(FCM)可以敏感地發現腫瘤細胞,但不能確定腫瘤部位。
(三)特殊檢查:
1、膀胱鏡檢:21%的輸尿管腫瘤病人同時合并有膀胱腫瘤,膀胱鏡檢常可發現輸尿管口噴血及觀察膀胱內有無弘瘤。
2、腎盂造影:80%的病人IVU檢查可發現輸尿管充盈缺損、輸尿管擴張及腎積水。充盈缺損不規則,病變處輸尿管輪廓消失,腫瘤下方呈杯狀擴張。
3、逆行刷洗活檢:用輸尿管刷在腫瘤可疑部位刷洗,將沖洗液沉渣和刷毛粘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診斷綠可達90%。
4、B超檢查:直接發現輸尿管腫瘤較困難。
5、CT掃描:早期小腫瘤難以發現,對于大于1cm,T3~4期輸尿管腫瘤,約80%的病例可以確診并了解腫瘤侵潤的范圍。
6、輸尿管鏡檢:輸尿管鏡可直接到達腫瘤部位,觀察腫瘤的形態、大小和取活檢,86~92%的病例可以確診。
(四)手術探查:由于術前診斷困難,往往需手術探查,術中取組織快速病理切片,以明確腫瘤性質及進一步確定手術方案。
原發性輸尿管腫瘤的治療為Ta-1/Go-1的局限性輸尿管腫瘤,可行經輸尿管鏡電灼或切除術,也可行保留器官的開放性手術。對于浸潤性或惡性程度高的 G2-3一側輸尿管腫瘤,應行治療性手術,切除范圍包括:患側腎臟、腎脂肪囊、全段輸尿管以及輸尿管開口在內的直徑為2cm的膀胱袖套狀切除術。是否行區域性淋巴結清掃,目前尚有爭議。
原發性輸尿管腫瘤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效果均不理想,但術后輔以化療可提高5年生存率,常采用M-VAC方案(氯甲蝶呤、長春花堿、阿霉素和順鉑),有效率為40%~50%,但副反應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