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地處遼陽市中心,歷史悠久,創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期,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醫院是... [ 詳細 ]
中老年人如何預防腦血管疾病
時間:2013-03-05 14:03來源:求醫網
:遼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九病房主任許平靖,畢業于國內醫科大學,獲學士學位,主任醫師,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遼寧省神經內科分會委員,遼陽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庫成員,遼陽市勞動能力鑒定庫成員,遼陽襄平法醫司法鑒定所成員。擅長腦血栓,腦出血及各種脊髓病變的治療。熟練掌握神經內科一些疑難病,少見病的治療。在許主任的領導下,該科室率先引入腦血管病的規范化治療及早期康復治療,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腦血管病的致殘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許平靖主任提醒大家,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全世界公認的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腦血管病的發病日趨低齡化。因此,宣傳和普及腦血管病的預防知識顯得更為重要。
腦血管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①年齡和性別。有調查顯示:中老年人的腦血管病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上升,55歲以后,年齡每增加10歲,發病率會增長1倍;男性比女性的發病率高出50%。近年來,由于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增大、工作繁忙,以及無節制地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腦血管病的發病日益趨向低齡化,一些青年人也患上了腦血管病。
②吸煙和酗酒。吸煙者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增高5-10倍,并與吸煙量的多少成正相關,被動吸煙同樣是危險因素。酗酒是誘發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③高脂血癥與血流動力學改變。血脂增高是形成動脈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也是導致血栓形成的條件之一。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時,可使血管壁內皮細胞之間的連續性中斷,內皮細胞回縮,血小板活化因子可以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使之粘附、聚集于血管內膜上,形成附壁血栓。
④高血壓病與肥胖。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會引起腦血管病已經毋庸置疑,高血壓不僅可引起出血性腦血管病,還可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肥胖可使血脂增高,而高血脂又可引發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病。
⑤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多病因的代謝性疾病,其特點是慢性高血糖,伴隨因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糖尿病可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病變,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
⑥遺傳和性格。目前尚未完全證實腦血管病與遺傳有關,但是臨床發現,腦血管病有家族聚集傾向,而這類家族中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發病率均比較高。性情急躁、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發生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要比平常人高出數倍。
腦血管病的預防
下面按年齡段來探討如何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
①40歲以下無基礎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伴或不伴肥胖者如近期經常出現頭痛、頭暈、心慌、耳鳴、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發生的事卻記不住)等情況,均提示腦部有慢性供血不足,應引起高度重視。患者應盡快去醫院做必要的檢查,以明確診斷、防止因供血不足引起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另外,此類患者應注意改變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結構,多食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及各種魚類;戒煙禁酒;注意勞逸結合,加強戶外體育鍛煉,這對預防腦血管病會有所幫助。
②40-55歲相對健康、或有以下3種異常情況(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心電圖ST段改變、血液粘度增高、腎功能異常、血脂增高、血糖異常)者,一旦發生視力下降、頭痛、眩暈、言語不清、肢體麻木及無力等癥狀,應及早就醫,爭取早診斷、早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如在發病后6-8小時內進行有效的動脈溶栓治療,可以避免嚴重的腦血管后遺癥的發生。
③55歲以上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腦血栓后遺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疾病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堅持抗凝、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微循環、降糖、降脂等治療,這樣能有效地防止因血管病變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降低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此類中老年患者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每年至少1-2次;如近期出現頭暈、雙上下肢麻木、活動無力等癥狀,除積極治療原發病外,可去醫院進行治療,以避免腦血管病的發生或加重。
另外,中老年人還應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合理膳食,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暢;心情要盡量放平和,防止情緒激動,減少緊張、焦慮,保證良好睡眠,但不可貪睡;堅持適量的戶外鍛煉,多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