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位于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黃河二路661號,開診于1977年10月,最初為青島醫學院北鎮分院附屬醫院,1983年改為現名。 1... [ 詳細 ]
無償獻血緣何“有償”用血
時間:2012-11-03 13:48來源:求醫網
最近,擁有“優秀經濟學家”頭銜的郎咸平在已經刪除的微博上,因質疑“紅十字會無償獻血、有償用血,有關機構從中牟利”而引發廣泛關注。目前,網民已經了解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相關規定國內紅十字會只參與無償獻血的宣傳、動員和表彰工作,郎咸平在這方面顯然是說錯了。但網上的討論仍在繼續,人們不明白:獻血無償,為何用血有償?每袋血不菲的“身價”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血液價格能夠說得清
為什么愛心人士無償獻的血,患者用的時候要收費呢?這樣是否合理?一位血液專家給出形象比喻,我們每戶人家里的自來水從江河湖泊到達居民用水點,要經過過濾、輸送、存儲等過程,而這中間產生的費用是由使用者承擔的。血液也是公共資源,它本身沒有成本,而是在一系列處理過程中累加了管理成本和質量成本。
有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袋血液為例,采血時,為了保證獻血安全,采血點全部是“一人、一針、一袋”。為保證細胞的活性,保存血液所用的血袋是一種特制的“會喘氣的袋子”,一個血袋的成本大概幾十元。血液采集回庫后,要做乙肝、梅毒等7個項目的篩查,為了保證用血安全,每袋血要分別用國產試劑和進口試劑篩查兩遍,平均試劑成本費也要近百元。除此之外,儀器、耗材,血液的分離、冷鏈、儲存等費用還要繼續累加,血站向醫院收取的正是這部分成本費。
衛生部醫政司血液管理處負責人表示,血站作為公共衛生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實行的是“收支兩條線”。血站的所有收入上繳財政,采供血工作需要的花費再由財政下撥,因此血站不可能以血牟利,血液的價格也是能夠說清的。
患者接受輸血治療,都需要交付哪些費用?根據《獻血法》的規定,臨床用血的具體收費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制定。2005年衛生部和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于調整公民臨床用血收費標準的通知》規定,血站制備血液的費用標準實行國內統一,如200毫升全血國內統一收費標準220元。配血費和儲血費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核定。簡單地說,患者用血費用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產生于血站的“血站制備血液的費用”;另一部分是產生于醫院的“配血費”、“儲血費”。
制備費用標準是如何測算的
人們不禁要問,血站制備血液每200毫升全血國內統一收費標準220元的費用是如何測算的呢?
據了解,血站制備血液的費用包括血液的采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其中,采集費用包括購買針具、專用采血袋以及購置和維護采血車、采血設備、化驗設備、信息傳輸設備、獻血宣傳招募設備、獻血者食品飲料儲存設備等產生的費用成本;儲存費用包括儲血冰箱、冷庫、冷鏈監控設備等的購置和運轉費用成本;分離費用包括大型離心機等分漿設備、血液深低溫冷凍以及解凍設備等的購置和使用成本;檢驗費用包括ABO血型、RhD血型、血紅蛋白、轉氨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梅毒螺旋體等項目檢測的試劑及設備購置和維護,以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三種病毒的核酸檢測項目產生的費用。
2009年國內輸血協會對國內93家血站血液成本進行調查,除用于制備血液過程的人工費用外,血液的采集、檢驗、儲存與分離的加工成本為每200毫升全血為211.29元,僅血液檢驗就涉及ABO血型、RhD血型、血紅蛋白、轉氨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體等8個項目累計16次檢測,以確保血液安全。
看不見的“間接成本”有哪些
以上所述乃血站制備血液的“直接成本”,然而實際上,制備血液過程中還產生了一些看不見的“間接成本”。
2009年,國內輸血協會血站管理委員會曾對2008年度國內23家采供血機構的管理指標進行調查,并對所得數據做了詳細的對比分析。該調查顯示,2008年,15家大血站(采供血量不少于20噸)每采集1噸血液的人員經費支出達到43萬元;規模較小血站(采供血量低于20噸)的數值更高一些,達到了45.3萬元。同時,由于大部分采血機構的街頭采血率達到并超過了80%,23家血站每噸血液交通成本的平均值為3.79萬元。同時還需要對無償獻血進行宣傳,統計顯示每噸血液的宣傳費用為10.1萬元。也就是說,每一袋血液實際上還背負了包括獻血員宣傳招募、儀器設備、購置維護、運輸、水電、人員和血站建設費用等間接成本。
近日,有媒體對某血液中心披露的“宣傳費、紀念品等約50元”提出質疑,據悉,現在對無償獻血的宣傳也需要費用。加上血站為獻血者提供的點心、雨傘和T恤等紀念品,幾十塊錢的成本并沒有虛列。
國內輸血協會理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輸血科主任李碧娟向記者表示,廢棄的血也要計算在成本里。血液經過檢測后,出現不合格就要處理掉。按規定,不合格的血要經過焚燒銷毀,這又是一筆不菲的費用。“隨著以后對血液質量要求的進一步提升,血液的成本也將越來越高。”
醫院列出的輸血收費清單
一位患者首次輸200毫升“全血”,涉及哪些交費項目、需要多少錢?北京協和醫院提供的一份收費清單顯示——全血:220元;儲血費:10元;配血費:獻血者ABO血型復核(正定型)5元,ABO血型復核(反定型)10元;受血者ABO血型(正定型)5元,ABO血型(反定型)10元,RhD血型20元;交叉配血40元。
此外,依據受血者疾病診斷,為保障受血者用血安全,視情況還需對受血者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此部分費用約90元。由于患者病情、檢測項目、輸注成分及劑量、所選檢測試劑以及檢測方法等因素的差異,輸血治療所需承擔的費用也有所不同。據悉,目前該院的臨床用血收費標準,是按照2006年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關于調整我市公民臨床用血收費標準的通知》執行的。
方便獻血者用血服務有望改進
無償獻血充分體現了家庭血液銀行的功能。《獻血法》規定,無償獻血者臨床需要用血時,主要是指已履行無償獻血義務公民本人臨床需要用血時,不需支付血液采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憑本人的“無償獻血證”在醫療機構用血,免交費用程序由地方規定。如無償獻血者因病在其他省用血,臨床用血的費用先墊付然后向獻血所在地獻血辦公室結算。
為了鼓勵無償獻血,目前我國各地都在執行獻血者免費用血的優惠政策。比如寧波市無償獻血的公民需要醫療臨床用血時,憑本人《居民身份證》和《無償獻血證》用血。自獻血之日起五年內需要臨床用血的,按獻血量不超過五倍免費用血;自獻血之日起五年后用血的,按獻血量等量免費用血;無償獻血量累計1000毫升以上的,其本人終身免費用血。另外,在本市獻血的公民自獻血之日起五年內,其配偶、父母、子女需要臨床醫療用血的,按獻血量兩倍免費用血。
由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獻血獎勵標準、用血返還標準和返還資金來源不統一,國內性的采供血信息系統尚未建立,部分地區獻血者在用血后,只能通過郵寄相關票證等方式到獻血地報銷用血費用,給獻血者造成不便。此外,各地醫療保險政策不統一,對臨床用血費用的報銷項目、范圍、比例規定也有所不同,相關的政策規定和服務工作亟待改進。
據了解,針對上述問題,衛生部已經啟動有關工作: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國內統一的用血返還標準和機制,制訂便利的用血返還手續;二是逐步建立國內聯網的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統,共享獻血者信息,簡化異地報銷手續,方便獻血者用血;三是會同有關部門逐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擴大臨床用血報銷范圍和比例,提高醫療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