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位于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黃河二路661號,開診于1977年10月,最初為青島醫學院北鎮分院附屬醫院,1983年改為現名。 1... [ 詳細 ]
緊急行動對付多重耐藥菌
時間:2012-11-03 13:53來源:求醫網
對在臨床上使用的3類及其以上抗菌藥物同時耐藥的細菌,被稱作“多重耐藥菌”。感染控制專家、復旦大學附屬醫院胡必杰教授今天上午強調說,多重耐藥菌引起的醫院感染,已經嚴重影響到醫療安全和患者安全。
醫院:耐藥菌軍團擴容
有關監測數據顯示,醫院內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新青霉素和頭孢菌素的耐藥率高達70%,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桿菌對第三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超過50%,對氟喹諾酮耐藥的大腸桿菌約70%,不少重癥監護病房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率超過60%。
胡必杰教授是于今天在滬開幕的“第20次國內醫院感染學術年會暨第7屆醫院感染控制論壇年聯合會議”上發表上述觀點的。他表示,近年來,多重耐藥菌感染已成為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和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他表示,耐藥菌的增加應歸咎于兩方面,一是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二是耐藥細菌傳播增加。
傳播:以接觸方式為主
身為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主任委員和院內感染質控中心主任,胡必杰特別談到了如何有效控制耐藥菌在醫院內傳播的問題。他認為,多重耐藥菌主要以接觸方式傳播,遏制細菌耐藥就必須從改變醫務人員的日常行為開始,重視手衛生和環境清潔消毒,同時要減少患者之間設備共用。此外,他還提出必須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如規范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使用時間應短于48小時;加強病原學檢查,治療性用藥應盡量根據細菌培養結果而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
國外:篩查新入院患者
在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已開始實行對耐藥菌的主動監測培養,即醫院對新入院的重癥患者進行篩查,如果患者被檢出攜帶耐藥菌,則將被隔離治療。而目前在我國,只有大醫院被動地對感染及抗菌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進行細菌培養。
衛生部今年已經或即將頒發一系列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提出了醫療機構控制多重耐藥菌的方法,并將在國內范圍內開展抗菌類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行動。今天的會議以“緊急行動起來,全面應對多重耐藥菌的挑戰”為主題,吸引了國內各地余名從事醫院感染管理、感染診治以及感染防控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